[发明专利]一种富锗氧化锌烟尘浸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7083.7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7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邓志敢;魏昶;朱应旭;刘慧杨;李兴彬;李旻廷;樊刚;曾涛;杨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2 | 分类号: | C22B7/02;C22B19/30;C22B19/20;C22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锌 烟尘 浸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锗氧化锌烟尘浸出方法,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两段浸出、三步控制的方法,一段浸出时将氧化锌烟尘分为浸出原料、中和原料两类,二段浸出时将一段浸出的两类渣(底流)进行协同浸出,首段先进行氧化锌烟尘的酸性(终点酸度20~40g/L)浸出(即低酸控氧浸出)、然后再分别对酸浸液和酸浸底流进行中和还原、协同浸出的工艺配置,分步实现锌锗的高效浸出、铁离子的还原、浸出液pH的控制。在首段先进行弱酸(终点pH1.5~3.5)浸出、再高酸浸出的工艺流程基础上,优化氧化锌烟尘的浸出工艺,使浸出体系酸浓度介于传统的弱酸(终点pH1.5~3.5)浸出和高酸(终点酸度80~120g/L)浸出之间,从而使反应条件有利于氧气对硫化物的氧化,以提高锌、锗浸出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锗氧化锌烟尘浸出方法,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锗作为稀散金属,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自然界中极少有可独立开采的锗矿床,目前,锗的回收主要来自锌冶炼工业,在闪锌矿的湿法冶炼流程中,锗会富集在锌浸渣中,锌浸渣已成为回收镓锗的重要资源。含锗锌浸渣回收锗的方法主要为火法还原挥发法和湿法高温高酸浸出,除此之外还包括含锗锌精矿的直接氧压浸出。例如,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常规锌冶炼工艺与烟化炉挥发含锗氧化锌工艺;日本饭岛冶炼厂采用液态二氧化硫还原酸浸法浸出该渣中的镓锗,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从浸锌渣中高压浸出镓锗的研究,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2年8期)开展了二氧化硫高压还原浸出的研究工作,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为有效回收锌浸出渣中有价金属,建设了二氧化硫高压还原浸出锌浸渣的的冶炼工艺;广东韶关丹霞冶炼厂采用硫化锌精矿直接两端高温酸浸工艺(从丹霞冶炼厂锌浸出渣中综合回收镓和锗,有色金属,2009年第4期)。
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锌冶炼工艺以传统的常规工艺为主,因此锗的提取原料主要是从含锗氧化锌烟尘。含锗氧化锌烟尘是采用火法烟化挥发法处理湿法炼锌、火法炼铅渣后产出的主要含有锌、铅、锗、银等有价金属的一种中间原料,目前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先进行两段酸浸,浸出终渣(铅银渣)送火法回收铅和银,浸出液进行丹宁沉锗,产出锗渣经过灼烧得到锗精矿,沉锗后液进行中和除铁之后送净化和电解提取锌。但长期的生产实践表明,常规的锌冶炼过程中,锗回收的流程长,且含锗氧化锌中锌、锗的回收率较低,锌仅在85%左右;锗不到60%。导致锌锗回收率低的主要是含锗氧化锌烟尘中锌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氧化锌、硫酸锌和硫化锌等多种形态,且难溶硫化物较多,氧化锌烟尘颗粒较大,粒度不均匀,采用常规处理工艺锌、锗浸出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锌、锗的浸出率,降低浸出终渣(铅银渣)中锌、锗的含量,是制约锌、锗回收率的关键环节。
现有技术中,从氧化锌烟尘中回收锗的方法提供了Ⅰ段常压低温低酸浸出、Ⅱ段高温氧压浸出的两段逆流浸出工艺,同时采用亚硫酸钠对浸出液进行还原;氧化锌烟尘高效提取锌锗的方法提供了Ⅰ段常压低温低酸浸出、Ⅱ段氧压低温高酸浸出的两段逆流浸出工艺,相比而言降低了Ⅱ段氧压浸出的温度。氧压浸出可大幅提高锌、锗浸出率,但相比常压浸出工艺,所需设备要求高,且浸出液中三价铁浓度不易控制,高浓度三价铁对后序从浸出液回收锗的影响较大,需增加专门还原工艺以确保浸出液中的铁为二价铁。
因此,如何在常压体系下实现含锗氧化锌烟尘高效浸出锌、锗及同步控制溶液中铁价态,简化生产工艺,并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富锗氧化锌烟尘浸出方法,本发明方法针对传统两段逆流浸出工艺流程浸出率低问题,通过优化和调整工艺流程配置,分步实现锌锗的高效浸出、铁离子的还原、浸出液pH的控制,解决冶炼过程中锌、锗的高效浸出和浸出液中三价铁的控制等问题,工艺流程简单、能耗低、清洁环保,有利于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一种富锗氧化锌烟尘浸出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富锗氧化锌烟尘与硫分散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加入水进行调浆,再进行湿磨活化得到烟尘粒度不大于0.074mm的细磨矿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7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