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承组件及电磁驱动的主动杆式艉支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7096.4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5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谢溪凌;覃会;郑洪波;张志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27/00 | 分类号: | F16C27/00;F16F15/03;F16F15/023;B63H23/36;B63H2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组件 电磁 驱动 主动 杆式艉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承组件及电磁驱动的主动杆式艉支承,包括球铰底座、球铰端盖、左缸体外套、传感器、传感器转接块、电磁作动器以及右缸体主套,所述左缸体外套和右缸体主套螺纹连接;左缸体外套的端部和右缸体主套的端部均为球形设置,左缸体外套的端部和右缸体主套的端部分别与球铰底座连接,并通过所述球铰端盖固定;电磁作动器设置在右缸体主套内部;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转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电磁作动器的定子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艉轴承支承方式,将传统的艉轴承与船体的支承面连接方式改为支承点连接方式,并在每套支承组件中设计有电磁作动器与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检测振动信号并反馈给电磁作动器,可对螺旋桨激励力经由艉轴承向船体的振动传递进行主动抑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降噪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承组件及电磁驱动的主动杆式艉支承。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设备减振性能作为衡量现代船舶综合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过大的船体振动可导致船体结构产生疲劳破坏,会影响船上设备和仪表的正常工作,降低精度,缩短使用寿命;此外船体振动及其引起的舱室噪声也影响船员和游客的居住舒适性。当人们长期处于振动的环境中会产生疲劳,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危及身体健康;同时船舶的振动也会带来一定的海洋噪声环境污染。研究有效的船舶设备减振元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螺旋桨激励力经由轴系、轴承传递至船体,从而引起船体振动。而艉轴承是传递路径中的一个重要通道,尤其是对于螺旋桨的横向激励力来说。因此,如果能有效抑制螺旋桨激励力经由艉轴承向船体的传递,就有可能降低船体的水下辐射噪声。
目前对艉轴承减振主要集中在研究艉轴承的结构与材料上,通过改变艉轴承结构以及材料使得艉轴承载荷分布均匀,以获得更好的润滑与摩擦特性。而对于艉轴承与船体结构连接的路径研究比较少。此外,主动控制技术相比较传统的被动控制技术而言,对于低频段的振动控制效果有着显著优势。
现有技术的缺陷是:该类应用在国内文献以及专利当中较为少见,现有艉轴承减振措施减振效果不佳、灵活度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承组件及电磁驱动的主动杆式艉支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支承组件,包括球铰底座、球铰端盖、左缸体外套、传感器、传感器转接块、电磁作动器以及右缸体主套,其中:
所述左缸体外套和右缸体主套螺纹连接;
左缸体外套的端部和右缸体主套的端部均为球形设置,左缸体外套的端部和右缸体主套的端部分别与球铰底座连接,并通过所述球铰端盖固定;
电磁作动器设置在右缸体主套内部;
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转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电磁作动器的定子上。
优选地,所述电磁作动器的外表面与所述右缸体主套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地,所述球铰底座和球铰端盖螺纹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缸体外套和右缸体主套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右缸体主套上设置有一螺纹孔,用于引出所述电磁作动器和所述传感器的电缆,所述螺纹孔采用防水接头进行密封。
优选地,所述左缸体外套上设置有一螺纹孔,用于注入粘性流体,并通过密封圈配合螺栓进行密封。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驱动的主动杆式艉支承,包括艉轴承、舱壁端板、轴、壳体、螺旋桨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支承组件,其中:
螺旋桨设置在轴的端部;
舱壁端板设置在壳体上;
艉轴承设置在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70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自适应挡油装置的径向滑动轴承
- 下一篇:用于线性模块的防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