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蛋白及其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391345.7 申请日: 2019-05-10
公开(公告)号: CN111909276A 公开(公告)日: 2020-11-10
发明(设计)人: 鞠佃文;梁嫣煦;韩磊;范佳君;朱泽国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9/00 分类号: C07K19/00;C12N15/62;A61K38/17;A61K47/68;A61P9/10;G01N33/68
代理公司: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代理人: 吴桂琴
地址: 20043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融合 蛋白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发明属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融合蛋白,所述的融合蛋白通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沉积细胞表面的CD47分子结合,阻断其向巨噬细胞传递信号,解除其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促使巨噬细胞吞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沉积细胞,延缓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程进展。经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和中晚期模型小鼠动物实验证实,注射该融合蛋白后,实验小鼠主动脉全长、主动脉根部以及主动脉弓处的斑块面积显著下降。该融合蛋白能用于延缓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病程进展,以及减少其相关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进一步制备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融合蛋白,本发明的融合蛋白通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沉积细胞表面的CD47分子结合,阻断其向巨噬细胞传递信号,解除其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促使巨噬细胞吞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沉积细胞,延缓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程进展。进一步用于制备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药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及导致死亡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表现是内皮下脂质沉积,引起巨噬细胞因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形成粥样斑块[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会导致管腔狭窄,远端血管堵塞,引起相关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的发生,从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2]

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3]:首先是脂纹期,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各种有害刺激(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氧化应激等)时被激活,内皮通透性增加,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内皮下集聚,同时内皮细胞分泌粘附分子如ICAM-1等,促进单核细胞粘附,巨噬细胞通过表面的清道夫受体结合摄取ox-LDL,形成泡沫细胞,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形成脂纹,内皮隆起变形;其次是纤维形成期,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伴随斑块表面胶原纤维不断生成、增厚,在斑块表面形成由纤维组织、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构成的纤维帽;再次是粥样斑块期,血管内膜表面隆起灰黄色斑块,斑块核心是富含脂质的主要由泡沫细胞组成的粥样物质;最终,斑块进入不稳定期,形成复合性病变,产生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等[4,5]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实践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仍以他汀治疗为主,实践显示,所述药物只能起到控制、减缓病程的作用,对于已形成的斑块,临床上尚未显示有效果确切的治疗药物[6,7]

有研究报道了SIRPα-CD47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领域的应用;所述AS的斑块核心中堆积了大量吞噬了脂质而形态功能改变的泡沫细胞,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其本该被周围的巨噬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清除,但巨噬细胞对其却“视而不见”[8,9]。所述斑块核心里的泡沫细胞积累会导致斑块扩大、血管狭窄、炎症恶化等,但是其积累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有研究指出,该类细胞表面高表达CD47蛋白是其阻断吞噬的重要原因之一[10,11]

CD47是一种在多种细胞表面表达的跨膜糖蛋白,对免疫系统有重要的负调节作用[12],尤其是对巨噬细胞的调控,CD47能和巨噬细胞上的SIRPα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向巨噬细胞传导“Don’t eat me”的信号,最终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和其功能而CD47在癌症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的高表达,可以给巨噬细胞无法正常清除病变的斑块中的泡沫细胞,导致固有免疫的失效[13,14]

Yoko kojima等研究证实[15],抗CD47抗体可增强巨噬细胞对斑块中的病变细胞的清除能力,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治疗效果,但抗体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亲和位点可能与内源性配体不同,从而效果不佳;半衰期短,在体内不稳定,易被代谢清除等。所以选择内源性配体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而SIRPα正是其重要的内源性配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13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