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的再生棉纱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4341.4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5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吴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锦丰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44 | 分类号: | D02G3/44;D02G3/02;D06M15/53;D06M15/263;D06M11/74;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棉纱 丙烯酸乳液 石墨烯 乳液混合 纤维 抗静电 制备 棉织物 有机溶剂处理 再生棉纤维 活性基团 加热搅拌 节能减排 精梳工艺 抗静电性 有机溶剂 原料制备 重量份 烘干 染色 纺丝 改性 梳棉 打碎 生产成本 制造 | ||
一种抗静电的再生棉纱及其制备方法,该再生棉纱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废旧棉织品50‑70份,PEG‑4000 2‑4份,丙烯酸乳液4‑6份,石墨烯1‑2份;本发明通过将废旧棉织品打碎,用有机溶剂处理后,与PEG‑4000、丙烯酸乳液和石墨烯混合形成的乳液混合烘干,经过梳棉、精梳工艺即得本发明。本发明采用废旧棉织物进行改性制造再生棉纤维,降低了生产成本,节能减排;再将纤维与有机溶剂进行加热搅拌,纺丝制成具有活性基团的纤维,容易染色,将纤维与PEG‑4000、丙烯酸乳液和石墨烯混合形成的乳液混合,提高了产品的抗静电性,制成的产品提高了再生棉纱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抗静电的再生棉纱。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人口剧增,世界各国都将控制耕地的利用,棉花、麻、养蚕的桑树的种植都将受到限制,传统棉纺织原料受到多重制约。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国内再生棉纱使用的边角料等原料量共计能达到300万吨左右。按50%的是棉型再生纱来估算,按每亩棉花产量200公斤计算,相当于约700余万亩棉田的产量。再生纱既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有限的资源,又解决了边角料处理难题,为环境治理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原料经过开松后,纤维长度缩短、强力下降、耐光性差、容易霉变,这就限制了再生棉纱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静电的再生棉纱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通过将废旧棉织品打碎,用有机溶剂处理后,与PEG-4000、丙烯酸乳液和石墨烯混合形成的乳液混合烘干,经过梳棉、精梳工艺即得。制成的产品有很好的抗静电性和上色性能,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安全环保,同时提高再生棉纱的质量。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施:
一种抗静电的再生棉纱,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废旧棉织品50-70份,PEG-4000 2-4份,丙烯酸乳液4-6份,石墨烯1-2份。
一种抗静电的再生棉纱的制备方法,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1)将废旧棉织品用机器打碎至长度为2-3毫米的再生碎棉纤维;
(2)将碎棉纤维转至搅拌釜中,用有机溶剂浸没后在80-100℃下搅拌30-60min;
(3)自然冷却后,回收改性碎棉纤维中的有机溶剂;
(4)洗涤改性碎纤维2-3次;
(5)将PEG-4000,丙烯酸乳液和石墨烯混合,并以120-150转/分的速度搅拌20-30分钟形成均匀浆料;
(6)将洗涤后的改性碎纤维与步骤(5)所制浆料混合均匀后,在80-90℃温度下烘干,将烘干后的改性纤维经过梳棉、精梳工艺即得本发明。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DMF或DMSO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碎棉纤维的加入量为搅拌釜容量的1/3-1/2。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搅拌釜容量的1/3-1/2。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先用工业乙醇对改性碎纤维浸泡洗涤1次,再用水对改性碎纤维浸泡洗涤1-2次,单次洗涤液体用量为碎纤维体积的1.1-1.3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废旧棉织物进行改性制造再生棉纤维,降低了生产成本,节能减排;再将纤维与有机溶剂进行加热搅拌,纺丝制成具有活性基团的纤维,容易染色,将纤维与PEG-4000、丙烯酸乳液和石墨烯混合形成的乳液混合,提高了产品的抗静电性,制成的产品提高了再生棉纱的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锦丰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锦丰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4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