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山峡谷陡溪隧道蛇缠式环绕便道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7151.8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9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馨;王小丹;马认利;胡少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双***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山 峡谷 隧道 蛇缠式 环绕 便道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高山峡谷陡溪隧道蛇缠式环绕便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挖掘机清理溪中和两边山坡坡脚的危岩活石;
S2:采用浅眼松动爆破,在溪中挖出通沟,在通沟中埋入混凝土管,混凝土管上铺设钢筋混凝土;
S3:沿溪流自下而上修建便道和拱桥,便道设置在所述S2中的钢筋混凝土上,拱桥架于所述S2中的钢筋混凝土之上,便道和拱桥交替设置,且便道和拱桥的首尾依次连接呈Z字型排列,在便道与拱桥的连接处修建错车平台,最下端的便道与地面道路相通,最上端的便道或拱桥与隧道斜井连通;
所述S3中在前一拱桥与后一便道的连接处修建错车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峡谷陡溪隧道蛇缠式环绕便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2后所述S3前,在便道非通过处的贴岩面处挂钢丝网,喷射混凝土,喷射的混凝土的厚度为100-300mm且强度等级为C30;
所述S3中拱桥和便道均为单车道,在前一便道与后一拱桥的连接处修建错车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峡谷陡溪隧道蛇缠式环绕便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4:便道和拱桥修建完成后,待便道和拱桥的混凝土凝固后,在便道和拱桥上设立交通线、警界线、限速标志和会车标志;
S5:建立蛇缠式环绕便道交通管理制度,并对司机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S6:建立蛇缠式环绕便道维修制度,设立专人维修管理,确定奖罚制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峡谷陡溪隧道蛇缠式环绕便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爆破的炮孔深度位于溪流底部2m以下,所述S2中通沟的深度为1-1.5m,所述S2中在通沟中埋入的混凝土管的直径为0.8-1.5m,所述S2中混凝土管上铺设的混凝土的厚度为300-800mm且强度等级为C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峡谷陡溪隧道蛇缠式环绕便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便道和错车平台的宽度为3-4m,便道与溪流呈75-85°角,便道从里向外0.5~1.0%反坡;便道从下往上呈8~14%上坡,便道的混凝土路面用直径为Φ20mm的螺纹钢筋压出粗糙面,增加摩擦力,便道采用强度为C30的混凝土铺设,铺设厚度为450~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峡谷陡溪隧道蛇缠式环绕便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拱桥与溪流呈84°~87°交角,拱桥的有效宽度3.3~3.5m,拱桥从下往上呈3~6%上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峡谷陡溪隧道蛇缠式环绕便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拱桥修建时,在两边坡脚稳定的岩石上均通过爆破挖出长3.8m×宽1.5m×深0.8m的基础坑后,立拱型支架和模板,分层灌注强度为C35的混凝土,并振捣均匀,洒水养护。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山峡谷陡溪隧道蛇缠式环绕便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便道和拱桥的混凝土需凝固28天。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山峡谷陡溪隧道蛇缠式环绕便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修建完便道和拱桥后,建立碎石场,最下端的便道通过地面道路通向碎石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71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