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撞杆及其制作方法、车门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7223.9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2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张春林;王习文;郭思达;魏洪革;聂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22F3/11;B22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励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7 | 代理人: | 赵爽 |
地址: | 10260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杆 及其 制作方法 车门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了防撞杆及其制作方法、车门和汽车。该防撞杆包括:内芯;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内芯的外表面,该防撞杆的制作方法包括:将含有发泡剂的铝基材料填入毛坯件的容纳腔室中,得到预制件;将所述铝基材料进行发泡处理,以便得到所述防撞杆,其中,经过所述发泡处理后,所述铝基材料形成所述内芯,所述毛坯件形成所述外壳。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实现,易于工业化生产,且制作所得的防撞杆成本较低、重量轻、吸能效果佳、防撞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防撞杆及其制作方法、车门和汽车。
背景技术
据调查,在车辆的侧面发生碰撞占到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在车辆的侧面受到撞击时,如何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汽车车门的防撞杆作为汽车车门上的一个部件,可以吸收来自汽车外部的能量,以降低驾驶员和乘车人员的人身危险。事实证明,防撞杆在车辆撞击固定物体(比如树木)时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依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的数据,车门的防撞杆在2002年拯救了994名事故受害者。目前,防撞杆主要有铝合金防撞杆、混合结构防撞杆、超高强钢防撞杆3种,其中,混合结构防撞杆,主要采用碳纤维增强塑料,成本是其应用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超高强钢防撞杆虽然可以通过热成型工艺来减小回弹,但其质量较重,且工艺复杂;铝合金防撞杆目前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防撞杆,但相关技术中的铝合金防撞杆的吸能效果和防撞效果仍然欠佳。
因而,现有防撞杆的相关技术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以下发现而完成的:
在相关技术中,防撞杆通常由外壳和内芯组成,形成内芯的材料往往为发泡材料。相关技术中的防撞杆在制作时,通常是将形成内芯的材料预先发泡形成发泡材料后填入毛坯件的容纳腔室中。然而,相关技术中制作得到的防撞杆的吸能效果和防撞效果仍然欠佳,无法完全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对于此,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大量的实验验证后发现,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方法制作得到的防撞杆,其吸能效果和防撞效果欠佳的原因在于:虽然将防撞杆的内芯填入毛坯件的容纳腔室中,但是由于是直接将发泡后的发泡材料填入其中的,故形成的防撞杆其内芯和外壳之间结合得并不紧密,且内芯和外壳之间具有较多的缝隙,因而造成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方法制作得到的防撞杆,其吸能效果和防撞效果仍然欠佳。故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巧妙地改变了防撞杆制作步骤的顺序,先将待发泡的材料填入毛坯件的容纳腔室中,然后再进行发泡处理,使得制作所得的防撞杆中内芯和外壳之间结合的十分紧密,从而制作得到了成本较低、重量轻、吸能效果佳、防撞效果好的防撞杆;并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实现,易于工业化生产。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实现、易于工业化生产、制作所得的防撞杆成本较低、重量轻、吸能效果佳、或者防撞效果好的制作防撞杆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作防撞杆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防撞杆包括:内芯;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内芯的外表面,该方法包括:将含有发泡剂的铝基材料填入毛坯件的容纳腔室中,得到预制件;将所述铝基材料进行发泡处理,以便得到所述防撞杆,其中,经过所述发泡处理后,所述铝基材料形成所述内芯,所述毛坯件形成所述外壳。发明人发现,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实现,易于工业化生产,且制作所得的防撞杆成本较低、重量轻、吸能效果佳、防撞效果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发泡处理的温度为620℃~75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发泡处理的温度为700℃~72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发泡处理的时间为10min~20min。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发泡处理的时间为12min~17min。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所述铝基材料进行所述发泡处理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预制件放入发泡模具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72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门下铰链加强件
- 下一篇:滑动式车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