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减速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7294.9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珠;李柳花;李琼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琼华 |
主分类号: | E01F9/529 | 分类号: | E01F9/529 |
代理公司: | 广州君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37 | 代理人: | 江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速带,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减速带。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汽车产生震动损坏、能够方便进行减速的汽车减速带。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汽车减速带,包括有放置横板、安装体、锥形弹簧、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连接杆等;路面的顶部开有第一槽体,第一槽体内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放置横板。本发明通过推动装置方便对汽车进行减速,第一减速带体向下移入第二腔体内,如此能够解除对汽车减速,在锥形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一减速带体缓慢的向上移动,而汽车在第一减速带体缓慢的向上移动的同时,会向右移出减速带的范围,如此能够防止减速带使汽车不断的上下震动,从而给汽车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速带,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减速带。
背景技术
在高速路口进出站处,会设有减速带,目前的减速带通常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在汽车通过减速带时,会使汽车不断的产生震动,如此会对汽车造成一定的损坏,且现有的中间一段减速带不会对汽车起到减速的作用,从而不便于对汽车进行减速,为了防止汽车在通过减速带时震动,为此人们会降低汽车行驶的速度,如此会使高速路口排有大量的汽车进出站,从而会给高速路上的汽车行驶带来妨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在汽车通过减速带时会不断的产生震动,如此会对汽车造成一定的损坏,从而不便于对汽车进行减速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汽车产生震动损坏、能够方便进行减速的汽车减速带。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汽车减速带,包括有放置横板、安装体、锥形弹簧、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连接杆、第一减速带体、第一液压油、第一导套、第一导杆、第一压缩弹簧、第二减速带体、推动装置、拉杆和限位杆,路面的顶部开有第一槽体,第一槽体内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放置横板,左右两个放置横板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安装体,安装体的下部开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可使第一活塞上下移动的锥形弹簧,左右两个锥形弹簧的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一活塞,安装体的上部开有五个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一连接杆固接在第二活塞的顶部,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安装有可起缓冲作用的第一减速带体,第二腔体和第一腔体连通,第二腔体和第一腔体之间设有第一液压油,第一液压油位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第三腔体开在安装体顶部的左侧,可使第一导杆上下滑动的第一导套嵌在安装体的左部,第一导杆滑动式位于第一导套内,第一导杆呈T形,第一压缩弹簧绕在第一导杆上,第一压缩弹簧的底端与第一导杆的下部固接,第一压缩弹簧的顶端与第一导套的底部固连,第二减速带体设置于第一导杆的顶端,可使第一活塞向下移动的推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活塞的底部,拉杆设置于第一活塞底部的中间,拉杆呈T形,拉杆后侧面的上下两侧均固接有起固定作用的限位杆。
更为优选的是,推动装置包括有第一安装座、第一推杆、第二安装座、第二推杆和接触块,第一安装座的顶部与第一腔体内的顶部左侧固接,第一安装座前侧面的下部铰接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的左部与第一导杆的下部铰接,第二安装座固接在第一腔体内的顶部左侧,第二安装座位于左侧锥形弹簧的前侧,第二安装座的上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推杆,接触块固定在第一推杆顶部的右侧,接触块的顶部与第二推杆底部的左侧接触,第二推杆的右部位于上下两个限位杆之间。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第二导套、第三导套、第三导杆、第一压板、第三活塞、第四活塞、第二液压油、第三推杆和开口螺纹板,安装体的顶部开有螺纹孔,开口螺纹板设置在螺纹孔内,螺纹孔位于第三腔体的右侧,安装体的左部开有第四腔体,安装体的左部上侧嵌有第二导套,第二导套设置在第四腔体和螺纹孔之间,安装体的左部上侧嵌有两个第三导套,第三导套位于第三腔体的下部,第三导套内滑动式设有第三导杆,第三导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一压板,第三导杆的底端固接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滑动式设置于第四腔体内,第四活塞滑动式设在第四腔体内,第四活塞位于第三活塞的右侧,第四活塞和第三活塞之间的第四腔体内设有第二液压油,第二导套内滑动式设有第三推杆,第三推杆的底端与第四活塞的顶部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琼华,未经李琼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72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