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6-二氨基-1-氧吡嗪的10公斤级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7461.X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彧;姜维;黄小诚;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原程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41/20 | 分类号: | C07D241/2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郭萍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二氨基 氧吡 亚氨基二乙腈 熔点 生产 无水硫酸钠 碳酸氢钾 无水甲醇 亚硝酸钠 盐酸羟胺 乙酸乙酯 浓硫酸 三乙胺 碳酸钾 重量份 乙醇 主料 | ||
一种2,6‑二氨基‑1‑氧吡嗪的10公斤级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的原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主料:亚氨基二乙腈10‑15份,亚硝酸钠10‑15份,浓硫酸10‑15份,无水甲醇50‑80份,三乙胺30‑50份,盐酸羟胺10‑15份;辅料:碳酸钾5‑10份,无水硫酸钠5‑10份,碳酸氢钾5‑10份,乙酸乙酯80‑100份,70‑80%乙醇10‑15份。通过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制备的DAPO其纯度可达到99%及以上,制备的DAPO的熔点在270摄氏度以上,使得通过本发明的DAPO制备的最终产品LLM‑105具有优异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吡嗪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2,6-二氨基-1-氧吡嗪的10公斤级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LLM-105是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安全炸药,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现有技术用于合成LLM-105的工艺路线包括:1、以三氟乙酸氧化2,6-二氨基-3,5-二硝基氧吡嗪(ANPZ)来合成LLM-105,但是该工艺路线中中间体ANPZ合成难度很高,而且三氟乙酸价格较高,并且此工艺路线的合成产物污染较大,也难于处理,反应温度也较高,工艺过程危险性高。2、以2,6二氯吡嗪经过取代、硝化、氨化、氧化四步合成LLM-105,此工艺路线对三氟乙酸的消耗量大,反应温度较高,合成工艺条件复杂,且硝化步骤提前后,后续步骤均存在危险性。3、以双氧水氧化ANPZ合成LLM-105,其缺点与第一种方法类似。
LLM-105还可由2,6-二氨基-1-氧吡嗪(DAPO)作为中间体硝化得到。然而现有技术中用于生产百克级的2,6-二氨基-1-氧吡嗪的合成工艺已经较为成熟,但是本申请人发现,若将用于百克级别的2,6-二氨基-1-氧吡嗪的合成工艺进行放大以生产公斤级的2,6-二氨基-1-氧吡嗪时,其放大效应较为明显,虽然获得产物产率会大幅提高,但产物的熔点低于200℃,薄层层析色谱显示杂质较多,导致获得的产物纯度较低,使得采用现有的百克级别的合成工艺所生产的2,6-二氨基-1-氧吡嗪产物无法满足后续反应的要求。另外,在后续反应中容易产生双加成的副产物。因此,现有技术中的2,6-二氨基-1-氧吡嗪的合成工艺已经无法实现公斤级别的DAPO的稳定合成,使得后续产品LLM-105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6-二氨基-1-氧吡嗪的10公斤级生产方法,本发明所指的2,6-二氨基-1-氧吡嗪的10公斤级是指一釜产出的DAPO的重量为10公斤左右。此生产方法通过对工艺参数的改进避免了副产物的生产,通过添加后续处理步骤,有效提高了产物的纯度,而且产物的熔点能够稳定在270℃以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2,6-二氨基-1-氧吡嗪的10公斤级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的原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主料:亚氨基二乙腈10-15份,亚硝酸钠10-15份,浓硫酸10-15份,无水甲醇50-80份,三乙胺30-50份,盐酸羟胺10-15份;辅料:碳酸钾5-10份,无水硫酸钠5-10份,碳酸氢钾5-10份,乙酸乙酯80-100份,70-80%乙醇10-15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所述浓硫酸与水按照1:3-1:5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加入所述亚氨基二乙腈形成亚氨基二乙腈的硫酸溶液,并对形成的亚氨基二乙腈的硫酸溶液体系降温至低于零摄氏度,以200-250rpm的转速对所述体系进行搅拌1-2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步骤B:将所述亚硝酸钠按照1:2-1:3的比例溶于清水中形成亚硝酸钠溶液,然后将所述亚硝酸钠溶液滴加至所述亚氨基二乙腈的硫酸溶液中;在将所述亚硝酸钠溶液滴加至所述亚氨基二乙腈的硫酸溶液的过程中,保持该体系温度不超过5摄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原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九原程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74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