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无取向硅钢头部窄尺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8225.X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2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存;李秋鹤;何士国;马振伟;刘旺臣;刘金超;李江委;贺亮;王杰;张吉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16 | 分类号: | B21B37/1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取向 硅钢 头部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无取向硅钢头部窄尺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方法;1)控制板坯出炉温度,2)优化粗轧二级宽度数学模型,3)优化精轧前滑二级数学模型。本发明降低头部窄尺封锁率,减少轧制成本,提高成材率,降低企业损失。降低由于头部窄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减少废品的发生;减少由于头部窄尺而引发的质量异议,提升钢铁企业信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无取向硅钢头部窄尺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轧制硅钢时,头部窄尺封锁率在90%以上,需要在分卷机组切除20~40m,才能满足质量要求。通过现场跟踪及二级数据模型分析,由于热轧带钢宽度主要由粗轧机组控制,精轧在带钢穿带时采取增大活套角度即“拉活套”的办法来保证带钢穿带的稳定性,防止头部顺折、卡钢等事故的发生。头部窄尺封锁率的增加一是会增加封锁切除量,加大分卷工序的工作量,延长交货周期,降低成材率及提高轧制成本;二是由于粗轧头部窄尺易造成精轧穿带、轧制不稳定,易发生顺折、卡钢等事故;三是头部窄尺发出后会造成质量异议,严重影响钢铁企业形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无取向硅钢头部窄尺的生产方法。降低头部窄尺封锁率,减少轧制成本,提高成材率,降低企业损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降低无取向硅钢头部窄尺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方法;
1)控制板坯出炉温度
控制板坯的出炉温度,使出炉温度=目标值±20℃,坯炉间温差≤10~20℃,水印温差≤10~20℃,板坯头尾温差≤20~30℃,相邻两块钢粗轧RT2温度≤10~20℃;
2)优化粗轧二级宽度数学模型
通过现场实际测量带钢窄尺位置、长度,计算出板坯在粗轧立辊各道次咬入前的头部窄尺位置,计算公式如下:
L2=(L1×B1×H1)/(B2×H2)
式中:
L1为实际测量带钢窄尺长度,mm;
B1为实际测量带钢窄尺宽度,mm;
H1为实际测量带钢窄尺厚度,mm;
L2为轧制前板坯长度,mm;
B2为轧制前板坯宽度,mm;
H2为轧制前板坯厚度,mm;
提高头部窄尺宽度余量30~40%;
降低宽度拉窄量20~30%;
通过上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E1立辊轧机第一道次L2、第三道次L2,E2立辊轧机第一道次L2、第三道次L2四个道次粗轧立辊轧制前板坯的长度,依据计算出的板坯长度对头部短行程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分别优化该四个道次的头部短行程量;
3)优化精轧前滑二级数学模型
在保证轧制稳定的前提下,减小机架间张力0~30%,所以每次前滑值的调整量很小,每次减少调整率0.05%。前滑值调整范围为:较头部拉钢时降低0.2%±0.05,尽量避免因前滑值过大而造成的头部拉钢,导致带钢头部窄尺的质量缺陷。
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降低头部窄尺封锁率,减少轧制成本,提高成材率,降低企业损失。降低由于头部窄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减少废品的发生;减少由于头部窄尺而引发的质量异议,提升钢铁企业信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82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