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0422.0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7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蒋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伟达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8;B60L53/12;H02J50/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汽车 充电区域 充电桩 拨板 底座 警报器 警示组件 踏板 车联网 导电球 固定座 滑座 电磁铁 安全隐患 充电过程 底部活动 电路连通 发射线圈 活动插接 活动套接 弹起 内底壁 中心柱 复位 铰接 球框 下移 压板 转套 拨动 警报 充电 穿过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车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发射线圈组件和警示组件,警示组件包括底座,底座的内部活动插接有踏板,固定座的底部活动铰接有拨板,固定座的内底壁放置有导电球,中心柱的外侧活动套接有转套,滑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磁体,底座的内部且位于滑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在充电的过程中,有人靠近充电区域时会先踩到踏板,使得压板旋转下移拨动一次拨板,拨板将导电球向上弹起,使其穿过球框后下落复位,这个过程中警报器的电路连通,警报器发出警报,提醒人员不要靠近充电区域,避免了在充电过程中,其他人误闯入到充电区域,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车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无线充电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无线充电的原理并不复杂,目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中采用较多的为电磁感应式,其工作原理为:在无线充电桩上设置有发射线圈,在汽车的底盘上安装有接受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发射线圈上的交流电会在接收线圈上产生电流,进而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相对于传统的有线充电而言,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桩没有外露的连接器,可以彻底的避免漏电和跑电等安全隐患,无积尘和接触损耗,另外,将电源和变压器安装在地下,不仅可以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还能适应雨雪等恶劣天气环境,因此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无线充电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当人或动物位于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备之间时,有可能会受到电磁伤害,人们对于电磁辐射的担忧,严重阻碍了无线充电桩的推广应用,但是,目前的无线充电桩中,并没有很好的充电安全提醒装置,导致一些儿童或者其他人可能会误闯入到充电区域,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车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具有在对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过程中,当有人靠近充电区域时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使用安全的优点。
本发明为实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车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发射线圈组件和警示组件,所述警示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活动插接有踏板,所述底座的内右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球框,所述球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电片,所述固定座的底部活动铰接有拨板,所述固定座的内底壁放置有导电球,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导电球对应的导向板,所述踏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底座的内底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外侧活动套接有转套,所述转套的左侧且位于拨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滑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磁体,所述底座的内部且位于滑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
作为优化,所述充电桩主体上设置有警报器,所述发射线圈组件和警示组件均安装在地面上,在汽车的底部上安装有与发射线圈组件对应的接收线圈组件,在汽车充电时,接收线圈组件与发射线圈组件对齐,形成充电区域,警示组件位于充电区域的外侧,以便于提醒其他人不要靠近该充电区域。
作为优化,所述踏板位于地面上,踏板通过可伸缩复位的导杆安装在底座上。
作为优化,所述固定座底部的左侧开设有与导电球对应的圆孔,所述固定座的内顶壁为圆弧状,使得导电球在向上弹起的过程中,沿着内顶壁落到球框内,所述固定座的内底壁上设置有斜坡,使得导电球可以自动滑到圆孔内。
作为优化,所述球框的内部开设有与导电球对应的锥形孔,锥形孔的顶端直径大于其底端直径,便于导电球进入锥形孔内。
作为优化,所述导电片为弹性金属片,所述导电片通过电源线与警报器连接,且两个导电片之间留有间隙,当导电球进入锥形孔内部后与两个导电片接触,使得两个导电片之间的电路连通,警报器开始工作,发出警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伟达,未经蒋伟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0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避雨型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