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2984.9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2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胡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庄亚丽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程式 电动 车辆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管道连接的电子水泵、电机控制器、发动机进气冷却器、包含驱动电机的电驱动模块和电机散热器;其中,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冷却系统和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电机冷却系统包括电子水泵、电机控制器、包含驱动电机的电驱动模块和电机散热器,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包括电子水泵、发动机进气冷却器和电机散热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本发明能够简化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结构,降低整车热管理系统在整车中布置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车辆产业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全球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为了应对越来越重的污染压力,我国出台了堪称严苛的国六排放法规以及相应严格的油耗标准。为了达到国家法规要求,各大主机厂积极投身于混动车型以及电动车型的开发中,而出于纯电动车型其续航里程的较短的限值,以及国家政策的倾向,增程式电动车越来越受到主机厂的青睐,争先进行开发。
对于增程式电动车而言其动力模块主要由电池系统、电机电控系统以及发动机系统组成,其结构复杂。同时,其热管理系统目前主要为双电机水冷设计、与电机控制器组成单独冷却系统,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主要包括单独的风冷或者单独的水冷系统,增压器冷却主要采用发动机冷却液冷却并且使用一辅助电子水泵进行发动机停机后的保护。
上述热管理系统不仅因结构复杂而导致生产成本飙升,而且会占用车辆大量的空间,因而存在布置困难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的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在车辆中布置的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简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管道连接的电子水泵、电机控制器、发动机进气冷却器、包含驱动电机的电驱动模块和电机散热器,管道中的冷却液由所述电子水泵出发,流经所述电机控制器的水套、发动机进气冷却器、包含驱动电机的电驱动模块和电机散热器后,流回所述电子水泵;
其中,所述用于增程式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冷却系统和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所述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所述电子水泵、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包含驱动电机的电驱动模块和所述电机散热器,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包括所述电子水泵、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器和所述电机散热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发动机增压器,与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器并联连接,所述管道中的冷却液还流经所述发动机增压器所在的水路,以冷却所述发动机增压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三通控制阀,其第一端与所述电机散热器的一端管道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包含驱动电机的电驱动模块的一端管道连接,第三端与所述电子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管道中的冷却液由所述电子水泵出发,流经所述电机控制器的水套、发动机进气冷却器和包含驱动电机的电驱动模块后,流回所述电子水泵。
进一步地,还包括充电装置,其一端与所述电子水泵的一端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端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中的冷却液还流经所述充电装置的水套,以冷却所述充电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包含驱动电机的电驱动模块还包括电驱动模块油冷器,所述电驱动模块油冷器包括水道和油道,所述管道中的冷却液流经所述电驱动模块油冷器中的所述水道,以吸收所述油道中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29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