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机器人与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3519.7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2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健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崔振 |
地址: | 530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机器人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机器人与充电系统,涉及充电技术领域。该充电机器人包括控制器、电源转换电路、无线通信电路、电机以及外壳,控制器、电源转换电路、无线通信电路以及电机均置于外壳内,控制器分别与电源转换电路、无线通信电路以及电机电连接,外壳设置有滚轮,电机用于驱动滚轮运动。本申请提供的充电机器人与充电系统具有对于充电机器人的储能能力要求较低以及使用更加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机器人与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渐普及,现有的固定式充电桩充电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移动式充电桩充电模式逐渐产生。
但现有的移动式充电桩多是采用先给移动式充电桩自身进行充电,然后利用移动式充电桩自身储存的电能为电动汽车充电,这种“充电宝”式充电模式无法实现移动式充电桩的不间断工作,对移动式充电桩的自身电能储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并且,现有的移动式充电桩无法实现远程人工实时控制,对于路况复杂的停车场,移动充电桩无法自身安全的到达目标车位,往往需要用户或者工作人员人工将充电桩移至停车位后再使用,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对移动充电桩的储能能力要求较高及使用便捷度不高的问题。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对移动充电桩的储能能力要求较高及使用便捷度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机器人,所述充电机器人包括控制器、电源转换电路、无线通信电路、电机以及外壳,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以及所述电机均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以及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外壳设置有滚轮,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滚轮运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用于接收一远程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一位置指令,并将所述第一位置指令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第一位置指令控制所述电机工作,以驱动所述充电机器人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指令对应的第一目标位置,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以为一待充电汽车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机器人还包括集线盒与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电连接,所述充电线缆置于所述的集线盒内,所述充电线缆用于在受力状态下从所述集线盒内拉出,并在非受力状态下收回所述集线盒内。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机器人还包括温度采集电路与冷却管道,所述温度采集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冷却管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穿过所述外壳,以在所述外壳上形成入口与出口,所述温度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外壳内的温度信号,并将所述温度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温度信号大于阈值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电路接收所述远程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二位置指令,并依据所述第二位置指令控制所述电机工作,以驱动所述充电机器人移动至与所述第二位置指令对应的第二目标位置,以从所述冷却管道的入口输入冷却液或冷却风。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机器人还包括图像采集电路,所述图像采集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电路用于采集当前环境的全景图像信息,并将所述全景图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将所述全景图像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程控制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机器人还包括红外感应报警电路与灭火装置,所述红外感应报警电路、所述灭火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红外感应报警电路用于向所述控制器传输火灾报警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火灾报警信号控制所述灭火装置启动。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机器人还包括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储能电源与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以及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储能电源用于通过所述电源转换电路蓄电,且为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机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健,未经刘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35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