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III-VI型量子点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3669.8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4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涂大涛;李娴;陈学元;廉纬;委娇娇;宋晓荣;李仁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1/62 | 分类号: | C09K11/62;B82Y20/00;B82Y30/00;B82Y40/0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聂稻波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ii vi 量子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I-III-VI型量子点纳米材料作为荧光纳米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ATP检测;
所述I-III-VI型量子点纳米材料在应用于ATP检测前,先与过渡金属离子Ce3+组装,得到Ce3+共轭的I-III-VI型量子点纳米材料;
所述I-III-VI型量子点纳米材料的化学组成为CuxInS2:yZn,其中,x表示Cu与In的摩尔比,y表示Zn与In的摩尔比;0x0.2,0.3y≤1;
所述I-III-VI型量子点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将In(Ac)3、单质硫、锌盐与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加热反应,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30℃~250℃,得到III-VI型模板纳米材料的溶液,所述溶剂为十二硫醇和油胺的混合溶剂;
S2. 将S1得到的所述III-VI型模板纳米材料的溶液降温至50℃~120℃后,向其中加入CuAc进行离子交换,再经后处理得到油溶性I-III-VI型量子点纳米材料;
对所述油溶性I-III-VI型量子点纳米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以获得水溶性I-III-VI型量子点纳米材料:将包括所述油溶性I-III-VI型量子点纳米材料、含氮有机溶剂、改性剂的反应体系进行改性反应,再经后处理得到所述水溶性I-III-VI型量子点纳米材料,所述改性剂为谷胱甘肽或3-巯基丙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中,十二硫醇和油胺的摩尔比为(1~10):(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中,十二硫醇和油胺的摩尔比为(1~5):(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与所述In(Ac)3的摩尔比为0~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和所述In(Ac)3的总量与所述单质硫的摩尔比为1:(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和所述In(Ac)3的总量与所述单质硫的摩尔比为1:(2~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In(Ac)3在所述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01~1 mol/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In(Ac)3在所述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01~0.1 mol/L。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180℃~2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200℃~25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反应的时间为5~60min。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反应的时间为5~30 min。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反应在惰性气氛下进行,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氦气、氩气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CuAc与步骤S1中所述In(Ac)3的摩尔比为0.0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366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