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系统和包括其的电动车辆及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3770.3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1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少禹;张媛;张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李芳 |
地址: | 1014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充 继电器 动力电池系统 电池包 电动车辆 主继电器 电压检测器 支路 并联连接 存储介质 单元串联 控制器 打火现象 输出电能 支路并联 支路电池 支路电压 主控制器 外电压 申请 | ||
本申请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和包括其的电动车辆及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其中,该动力电池系统包括N个电池包支路、N个主控制器、N个预充继电器和预充单元、第一电压检测器、第二电压检测器和控制器。其中,N个电池包支路并联连接;N个主继电器一一对应地分别设置在N个电池包支路上,N个预充继电器与N个电池包支路一一对应,N个预充继电器并联连接后与预充单元串联连接,N个预充继电器与预充单元串联连接后再与N个主继电器并联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支路电压和外电压对N个主继电器和N个预充继电器分别进行控制。本申请的动力电池系统和电动车辆,可以避免打火现象,当任一支路电池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仍能继续对外输出电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包含该动力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含有多个电池包支路并联的动力电池系统中,通常将全部电池包支路直接通过电连接器及母线(排)并联连接,但是,由于不同电池包支路之间容易存在不等电势,在电连接器插接时,在插接位置存在电压差,插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打火现象,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由于多个电池包支路直接并联,并由单一主继电器和预充电路控制,当任一支路中的任一单体电芯失效或发生故障时,所有电池包支路均无法输出,系统只能停止工作,将无法对后端负载继续供电。
申请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多支路并联的动力电池电路的改进,可以防止电连接器插接时出现打火现象,并且在某个支路故障时可以继续供电,提高供电的稳定性。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车辆。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系统,包括:N个并联连接的电池包支路,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N个主继电器,一一对应地分别设置在N个所述电池包支路上;N个预充继电器和预充单元,其中,N个所述预充继电器与N个所述电池包支路一一对应,N个所述预充继电器并联连接后与所述预充单元串联连接,N个所述预充继电器与所述预充单元串联连接后再与N个所述主继电器并联连接;与N个所述电池包支路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电压检测器,用于检测对应电池包支路的支路电压;第二电压检测器,用于检测外电路电压;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N个所述主继电器、N个所述预充继电器、N个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器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支路电压和所述外电路电压对N个所述主继电器和N个所述预充继电器分别进行控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系统,针对并联设置的多电池包支路,每个电池包支路分别对应设置预充继电器和主继电器,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设置单一的主继电器和预充继电器,本申请的系统,当任一支路中的任一单体电池失效或发生故障时,其它支路也可以正常输出,继续为后端负载供电,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并且基于本申请系统的电路结构的改进,可以实现对每个电池包支路之间的电压差调整,从而可以减少出现打火现象,更加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在对N个所述主继电器和N个所述预充继电器分别进行控制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支路电压获得所述电池包支路之间的支路电压差,根据所述支路电压和所述外电路电压获得电池包与外电路之间的外电压差,根据所述外电压差和所述支路电压差控制对应的所述主继电器的通断,在不满足所述主继电器接通的条件时,根据所述支路电压差控制对应的所述预充继电器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在根据所述外电压差和所述支路电压差控制对应的所述主继电器的通断时进一步用于,在所述外电压差小于或等于外电压差阈值时,根据所述支路电压差控制对应的所述主继电器接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37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