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4413.9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8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宇土肇;高沢正信;豊川政行;武田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7/14 | 分类号: | F01P7/14;F02N19/10;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文娟;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港区南青山2***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阻碍发动机的暖机或冷却,且能在蓄热器中确保高温的冷却水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车辆(V)的热管理系统(1)包括:冷却回路(3),供冷却水循环;蓄热器(51),贮存冷却水;流量控制阀(54),调整流向蓄热器(51)的冷却水的流量;散热器(35);恒温器阀(33),调整流向散热器(35)的冷却水的流量;格栅挡板(6),调整外部气体的导入量;冷却水温度传感器(36);放热控制部(71),在发动机(2)冷机时,将冷却水供给至冷却回路(3),来对发动机(2)进行暖机;以及蓄热控制部(72),根据冷却水温度来控制流量控制阀(54)及格栅挡板(6)的开度,由此将利用发动机(2)的热而升温的冷却水供给至蓄热器(5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利用暖机后的发动机的余热,对冷机时的发动机进行暖机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搭载发动机作为驱动力产生源的车辆中,多数情况下,在行驶中由发动机产生的热被散热器作为余热而放出至外部气体中。因此近年来,提出一种预先利用蓄热器来回收因发动机的余热而变成高温的冷却水,在下次启动时,将贮存于蓄热器的冷却水用于发动机的暖机的热管理系统。根据搭载此种热管理系统的车辆,能够利用以往作为余热而放出至外部气体的热能来迅速地对发动机进行暖机,因此能够改善燃料消耗率,进而也能够减轻排气净化装置的负担。
但是在此种热管理系统中,优选预先将尽可能变成高温的冷却水贮存于蓄热器。但是,在外部气体的温度低的情况下,或行驶距离短的情况下,不易获得高温的冷却水。另外,发动机的余热不仅从散热器放出,也从发动机表面放出,因此,当在发动机室内流入行驶风,从而发动机被行驶风直接冷却时,则难以在蓄热器中确保高温的冷却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2001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此种课题,考虑在车辆的前格栅(front grille)例如设置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格栅挡板(grille shutter),以不使行驶风流入发动机室内。但是以往,对将格栅挡板的控制与用于使冷却水贮存至蓄热器的蓄热控制具体以何种方式组合,才能够不阻碍发动机的暖机或冷却,并且有效地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在蓄热器中确保高温的冷却水,并未充分地进行研究。另外,在如所述那样将冷却水贮存至蓄热器的系统中,相应地增加在系统整体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总量,因此更容易阻碍发动机的暖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阻碍发动机的暖机或冷却,并且能够在蓄热器中确保高温的冷却水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发明的车辆(例如,后述的车辆V)的热管理系统(例如,后述的热管理系统1)的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回路(例如,后述的冷却回路3),供与发动机(例如,后述的发动机2)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循环;蓄热器(例如,后述的蓄热器51),与所述冷却回路连接并贮存冷却水;第一阀(例如,后述的流量控制阀54),对从所述冷却回路流向所述蓄热器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行调整;散热器(例如,后述的散热器35),与所述冷却回路连接并在冷却水和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二阀(例如,后述的恒温器阀33),对从所述冷却回路流向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行调整;挡板(例如,后述的格栅挡板6),对从前格栅(例如,后述的前格栅G)朝向发动机室(例如,后述的发动机室R)内的外部气体的导入量进行调整;冷却水温度获取单元(例如,后述的冷却水温度传感器36),获取所述冷却回路的冷却水温度;放热控制单元(例如,后述的放热控制部71),在所述发动机的冷机时,将冷却水从所述蓄热器供给至所述冷却回路,来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暖机;以及蓄热控制单元(例如,后述的蓄热控制部72),根据所述冷却水温度来控制所述第一阀的开度及所述挡板的开度,由此执行将利用所述发动机的热而升温的冷却水从所述冷却回路供给至所述蓄热器的蓄热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44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和冷却剂系统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柴油发动机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