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5054.9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许腾龙;李娟;朱荣荣;何锋;陆永明;潘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吾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38 | 分类号: | C12N1/38;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张苗;张海应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壁生长 筛选 菌种 菌种复壮 斜面培养 培养基 杏鲍菇 马铃薯葡萄糖 菌种接种 筛选培养 生产效率 木质素 小米粉 琼脂 接种 配合 应用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包括:初次筛选培养:将待筛选的杏鲍菇菌种接种在以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第二次筛选:将步骤(1)中先贴壁生长的菌种再接种至以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第三次筛选:将步骤(2)选出的先贴壁生长的菌种接种至小米粉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且高效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菌种复壮筛选,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杏鲍菇栽培,具体地,涉及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是我国工厂化栽培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杏鲍菇生产中,由于菌种传代次数过多及其他栽培因素的原因,常常引致菌种的退化,造成菌丝生长过慢,生物转化率降低,子实体商品品质下降,生产周期拉长,生产效益严重下滑。
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的方法,包括:待筛选的杏鲍菇菌种接种至第二培养基未覆盖的第一固态培养基上并进行培养,选择在第二固态培养基上贴壁生长的菌丝为杏鲍菇复壮菌种,但是,该方法实际筛选的菌种在实际应用中,筛选的菌种并未取得实际的复壮效果,可能是由于培养基与实际栽培的培养基差别较大,筛选的菌种不能适应。
因此,目前,对退化杏鲍菇菌种进行复壮,尚无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该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通过三次筛选,并分别将依次筛选的菌种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得到长势最好的菌种,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且高效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菌种复壮筛选,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杏鲍菇菌种复壮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次筛选培养:将待筛选的杏鲍菇菌种接种在以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2)第二次筛选:将步骤(1)中先贴壁生长的菌种再接种至以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3)第三次筛选:将步骤(2)选出的先贴壁生长的菌种接种至小米粉培养基上,斜面培养5-10天,选出先贴壁生长的菌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常规的斜面培养,依次将筛选的菌种接种至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和小米粉培养基,第一步,通过接种至木质素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筛选出在低营养情况下依然能较快生长的菌种,再接种在琼脂配合马铃薯葡萄糖粉的培养基,筛选出营养旺盛的情况下,生长较好的菌种,再结合小米粉培养基筛选出需要从作物粉料中吸收营养从而快速生长的菌种。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且高效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菌种复壮筛选,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吾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吾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5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