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杆式合模式注塑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6175.5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6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琼英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8;B29C45/40;B29C45/34;B29C45/83;B29C45/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7129 广东省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模 前模 注塑模具 活塞杆 连杆式 连接管 气缸 气筒 油泵 活塞 后续加工 加工效率 加强筋板 切断结构 自动切断 导向杆 固定块 固定座 海绵圈 滑动座 环型管 活动块 加油口 浇口处 三通管 限位槽 限位环 真空泵 注塑件 弹簧 垫块 浇口 切刀 塞杆 油管 油箱 余料 圆孔 直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杆式合模式注塑模具,包括固定座、滑动座、导向杆、固定块、前模、连接块、后模、浇口、第一气缸、活动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二气缸、第一活塞杆、气筒、垫块、加强筋板、切刀、真空泵、第一连接管、直管、油箱、油泵、油管、三通管、第二连接管、加油口、凹槽、环型管、海绵圈、圆孔、弹簧、塞杆、限位槽、限位环、第二活塞杆和活塞。本发明结构合理,通过切断结构的设置,在前模和后模进行分离时,可借助前模和后模分离时的力对浇口处的余料进行自动切断,减少了注塑件后续加工的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是一种连杆式合模式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连杆式合模式注塑模具一般借助连杆进行注塑模具的开模和合模;开模时可能通过导向杆进行导向,在进行导向时,可能会出现磨损,一般通过人工进行涂抹润滑油进行润滑,人工的劳动强度可能加大;注塑件在型腔中成型后,浇口处会产生余料,取出后可能需要人工进行切断去除,然后通过打磨去除,工序可能较多。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连杆式合模式注塑模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连杆式合模式注塑模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连杆式合模式注塑模具,包括固定座、滑动座、导向杆、前模、后模、真空泵、润滑结构以及切断结构,所述导向杆一端与固定座固接,所述导向杆另一端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接有前模,所述滑动座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一侧通过连接块固接有后模,所述前模和后模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型腔与嵌合安装在前模一侧的浇口连通,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固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末端固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和底部均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铰接有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和第三连杆的末端分别与固定座和滑动座铰接,所述滑动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固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贯穿后模,且推杆末端与型腔一侧平齐;
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油箱以及设置在油箱内部的油泵,所述油泵的输出端连通油管,所述油管的末端通过三通管连通两个第二连接管,且两个第二连接管的末端均连通环型管,所述环型管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环型管分别嵌合安装在滑动座的两侧,所述导向杆贯穿滑动座,所述导向杆表面套接有海绵圈,且海绵圈嵌合连接至开设在滑动座表面的凹孔,所述环型管的内圈通过短管与凹孔内部连通;
所述切断结构包括气筒以及切刀,所述气筒通过垫块与固定座的顶部固接,所述气筒的两端分别固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环的内圈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和第二活塞杆的一端均固接有活塞,且活塞与气筒的内壁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末端与滑动座的顶部固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末端与切刀一端固接,所述切刀位于开设在前模内部的空腔内部,且空腔与浇口连通;
所述真空泵的抽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直管,且直管嵌合安装在前模的顶部,所述直管底端与型腔顶部平齐。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一侧开有凹槽,且凹槽位于活动块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数目为四个,且四个导向杆呈矩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海绵圈数目为八个,且八个海绵圈均匀设置在滑动座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油箱的顶部固定连通加油口,所述加油口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封口盖。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杆为L型结构,且第一活塞杆位于滑动座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琼英,未经戴琼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61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导风板的制备方法及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带锯齿的透镜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