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互锁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9219.X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4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玮;刘超;梁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50;B60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互锁 故障 检测 方法 装置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互锁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汽车,方法包括通过高压互锁故障检测电路的第一端口获取第一电压信号,通过第二端口获取第二电压信号;将第一电压信号滤波得到第一滤波信号,将第二电压信号滤波得到第二滤波信号;根据第一滤波信号计算第一波动参数,根据第二滤波信号计算第二波动参数;根据第一波动参数确定第一故障判断阈值,根据第二波动参数确定第二故障判断阈值;根据第一故障判断阈值对第一端口进行高压互锁故障检测判断,根据第二故障判断阈值对第二端口进行高压互锁故障检测判断;若第一端口发生高压互锁故障和/或第二端口发生高压互锁故障,判断车辆发生高压互锁故障。本发明解决了电磁干扰所导致的故障误报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互锁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与发展,民众对车辆动力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更好的加速性能、更高的最高速度等,但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所有的能量来源于高压动力电池,因此众多零部件采用高压电池供电。
在民众对车辆动力性能要求的促使下,纯电动汽车高压动力电池输出电压呈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目前主流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已经达到近500V。与交流电不同,高压直流电更具有危险性,当发生同样的触电事故时高压直流电对人身具有更大的伤害。车辆在设计之初考虑了绝缘问题,防范正常状态下触电事故的发生,但在一些非常规状态下会有绝缘失效情况的发生,如事故引起的高压线束破损、维修人员违规插拔高压插件,高压接插件松脱等,此时由于内部高压环境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失去绝缘隔离,因此使车辆及车上人员暴露在危险的高压环境中。针对高压暴露风险,我国纯电动汽车国家标准以及地方标准中均要求针对高压互锁(暴露)故障进行检测,考虑到纯电动汽车内部具有大量的高低压零部件,其内部电磁干扰情况非常复杂,在一些极端及异常状态下,如零部件故障、零部件异常工作状态、零部件屏蔽层老化破损等,用于检测高压互锁故障的信号会受到干扰,从而增大故障的误报几率。
对于高压互锁故障,由于其存在直接影响车上人员人身生命安全的风险,因此需要针对该故障采取严苛的处理方式,例如在纯电动汽车的一地方标准中规定,当车辆发生高压互锁故障需要对车辆执行强制下电处理,以保证车上人员的安全,但此种严苛的高压互锁故障处理方式,会导致由于电磁干扰这种非真实因素所造成的故障误报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互锁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汽车,解决了在电磁干扰这种非真实故障因素所导致的高压互锁故障检测的误报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互锁故障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高压互锁故障检测电路的第一端口获取第一电压信号,通过高压互锁故障检测电路的第二端口获取第二电压信号;
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第一滤波信号,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第二滤波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滤波信号计算第一波动参数,根据所述第二滤波信号计算第二波动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波动参数确定第一故障判断阈值,根据所述第二波动参数确定第二故障判断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故障判断阈值对所述高压互锁故障检测电路的第一端口进行高压互锁故障检测判断,根据所述第二故障判断阈值对所述高压互锁故障检测电路的第二端口进行高压互锁故障检测判断;
若所述第一端口发生高压互锁故障,和/或,所述第二端口发生高压互锁故障,则判断车辆发生高压互锁故障。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第一滤波信号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进行二阶低通滤波处理得到第一中间信号;将所述第一中间信号进行卡尔曼滤波得到第一滤波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92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