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垃圾回收柜的回收方法及智能垃圾回收柜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5106.0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0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谢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乐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12;B65F7/00;G07F7/06;G06Q20/32;G06Q20/14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栋 |
地址: | 40002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垃圾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回收柜的回收方法及智能垃圾回收柜,包括以下步骤,S1、绑定身份;S2、选择待回收垃圾的类别,并确认回收单价;S3、标签打印机打印出标签,投递门自动弹开;S4、将标签粘贴在已打包垃圾上,放入已打包垃圾,关闭投递门;S5、称重、用户确认价格;S6、推动组件移动,回收完成;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智能垃圾回收柜,实现分布式的垃圾的分类回收,并减小称重误差带来的交易纠纷,促进回收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回收柜的回收方法及智能垃圾回收柜。
背景技术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现在各国都在加大对于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以将其资源化。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垃圾。特别是城市人口不断聚集,城市垃圾的处理面临较大的压力,即使是很多可以分类回收的垃圾废品,普通居民也通常采用直接扔掉的方式处理,原因并不全是居民不想对废品进行分类并处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种废品的收集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且长时间的堆积一定程度的对家庭的卫生情况造成影响。此外虽然部分靠垃圾收集生活的人员会积极的对垃圾进行分类和收集,但是由于现有垃圾回收站普遍远离居民楼几公里,因此他们通常将垃圾先堆放在小区的车库,楼道等位置,积累到较多存量的时候再一次性送到垃圾回收站,这种累积方式不但影响环境而且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因此并不受小区物业支持。而垃圾回收站的路程遥远更让很多居民直接放弃了通过可回收垃圾废品获得收益的想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发明人所在团队尝试建立一套智能垃圾回收柜,通过将智能垃圾回收柜分布式的安装到小区中,小区居民可以分类打包可回收的垃圾,然后随时通过刷卡或者扫码的方式与智能垃圾回收柜交互,智能垃圾回收柜以自动称重的方式实现对不同类别垃圾的收集,并针对该重量的垃圾,将一定的垃圾回收费用转至用户的账户上,通过对废品的可回收价值进行快速变现,进而引导用户逐渐产生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
上述智能垃圾回收柜的推广应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吸引了很多用户来尝试,但具体推广的过程中,发明人团队还是发现有一些需要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具体说来是部分居民,特别是以回收垃圾为主要工作的人员,每次带来的垃圾数量较多,有时会出现卡在智能垃圾回收柜的称重箱中的情况,导致有时称重有误差,从而产生交易纠纷;另外少部分人自己打包的分类垃圾废品中,分类不够细致,有混装的情况,而这部分混装的废品难以统一定价,且由于最终核验时这部分人不在现场,现有方法处理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回收柜及回收方法及智能垃圾回收柜,实现分布式的垃圾的分类回收,并减少因称重误差带来的交易纠纷,促进回收的成功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回收柜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扫描智能垃圾回收柜上操作显示屏中的二维码,通过识别二维码进行身份绑定,之后操作显示屏上显示垃圾回收操作界面;
S2、用户通过垃圾回收操作界面选择待回收垃圾的类别,并确认回收单价,点击确认或取消售卖,若确认售卖,则进入S3;若取消售卖,则结束;
S3、智能垃圾回收柜的标签打印机打印出标签,同时自动垃圾回收柜的投递门自动弹开;
S4、用户取出标签并将标签粘贴在已打包垃圾上,之后将粘贴好标签的已打包垃圾放入自动垃圾回收柜的称重箱内,用户手动关闭投递门;
S5、称重箱内的称重装置对待售卖的垃圾进行称重,并将重量及成交价格显示在操作显示屏上,等待用户确认售卖或取消售卖;取消售卖,则自动弹开投递门,用户取出垃圾;确认售卖,则称重箱内的推动组件将已打包垃圾推入智能垃圾回收柜的回收区内,推动组件完成推入动作之后自动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乐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乐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51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