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减振降噪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8539.1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祥;李仁增;吉跃峰;夏海涛;王立权;王会林;张智杰;徐培英;王达远;马西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C7/32;E01F5/00 |
代理公司: | 潍坊诺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9 | 代理人: | 李海英 |
地址: | 51145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减振降噪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减振降噪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路面结构层;辅助降噪结构,其包括:主排水管道设置与第一砂土层和第二砂土层之间;子排水管道与主排水管道相通;子排水管道沿主排水管道纵向设置多个;降噪排水装置,其包括外管、内管以及盖板,内管为可伸缩管,并与子排水管道相通,并置于外管内,盖板与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定顶端平齐,盖板顶端设置多个第一排水孔,内管的顶端与盖板的底端相抵顶,内管的顶端设置多个与第一排水孔适配的弹性凸起。本发明通过降噪排水装置以及路面结构层的设置,使公路表面构成多孔隙降噪结构层,不仅减震降噪还具有排水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减振降噪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汽车已成为主要的出行工具,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行程中所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公路路面噪声源于汽车在行驶时路面和车轮之间的作用,其声源的主要来源是各类机动车辆,路面噪声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空气泵吸效应”产生的噪音和车轮振动所产生的噪音,其中,对路面噪声起主要控制的是路面的整体纹理,路面构造的尺寸和设计方向的变化也是导致路面噪声大小差异的原因,公路整体结构的构建,对衰减“空气泵吸”效应所产生的路面噪声,消减噪声能量、反射噪声起到关键的作用。提供一种公路修建的减振降噪结构,构建多孔隙降噪结构层,具有有降噪和排水的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减振降噪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降噪排水装置以及路面结构层的设置,使公路表面构成多孔隙降噪结构层,不仅减震降噪还具有排水功能。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公路减振降噪结构,包括:
路面结构层,其由下至上包括级配砾石垫层、第一砂土层、第二砂土层、级配碎石层以及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
辅助降噪结构,其包括:
主排水管道,其设置与所述第一砂土层和第二砂土层之间。
子排水管道,其垂直所述主排水管道向上,并与所述主排水管道液体相通,所述子排水管道贯穿所述级配碎石;所述子排水管道沿所述主排水管道纵向设置多个。以及
降噪排水装置,其包括外管、内管以及盖板,所述内管与所述子排水管道相通,所述内管设置为可伸缩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内径适配,并置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盖板与所述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层定顶端平齐,所述盖板设置为圆形盖板,所述盖板顶端设置多个第一排水孔,所述内管的顶端与所述盖板的底端相抵顶,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多个与所述第一排水孔适配的弹性凸起。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的外径设置为1-1.5厘米,相对的所述第一排水孔之件的距离大于所述内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内管的外径。
优选的是,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2-4个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内管的底端相通,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第一排水孔交错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主排水管道设置为1.2-1.5米,所述子排水管道之间的距离设置40-50厘米,所述第一排水孔设置为3-5个。
优选的是,所述内管的伸缩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内管包括第一对接管和与所述第一对接管对接的并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管底端的第二对接管,所述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之间设置气缸,以使所述第一对接管升降,所述气缸受控于所述控制器。
优选的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公路两侧的隔音装置,所述隔音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隔音板,所述隔音板内设置钢筋框架,所述钢筋框架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钢筋框架外侧设置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外侧设置吸音棉层。
一种如上述中任一条所述的公路减振降噪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8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