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及其电子真空泵隔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19579.8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3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超;程振东;方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及其 电子 真空泵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及其电子真空泵隔振系统,该隔振系统包括设置在电子真空泵的安装附座及其支架之间的泵隔振组件,泵隔振组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一隔振段和第二隔振段,并配置为:所述第一隔振段设置在所述安装附座和所述支架中的一者上,且其一端自所述安装附座或者所述支架的一侧伸出用于与另一者相抵,其另一端自所述安装附座或者所述支架的另一侧伸出;相应地,所述第二隔振段位于所述安装附座和所述支架中的另一者的外侧,通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隔振段和第二隔振段的螺纹紧固件固定所述电子真空泵和所述支架;所述第一隔振段和所述第二隔振段由弹性材料制成。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隔振方案能够大大增强减震缓冲效果,提升电子真空泵的NVH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及其电子真空泵隔振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通电建立真空的工作原理,电子真空泵EVP在汽车行业得以广泛应用,能够保证驾驶者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提供足够的助力效果。
对于传统动力汽车,在高原行驶或者行车工况发动机功耗较大时,比如夏天开空调,同时倒车连续制动等工况,此时发动机进气歧管提供的真空度会急剧下降,造成制动偏硬甚至无法制动的情况,影响乘车安全;经过真空度试验测试,对于发动机进气歧管提供真空度无法满足制动要求的车型,则需要加装电子真空泵EVP,以起到辅助抽真空的作用。对于新能源车混合动力车,存在纯电和充电两种工作模式,当发动机不工作的纯电模式时,则需要电子真空泵EVP提供真空。同样,未设置发动机的新能源纯电车,也需要电子真空泵EVP提供真空。
众所周知,根据电子真空泵EVP固有工作原理,工作时具有振动,并产生振动噪音。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真空泵隔振方案,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现有电子真空泵隔振方案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隔振方案中电子真空泵10'的安装位置采用整体式隔振垫30',通过电子真空泵固定螺栓将电子真空泵EVP10'固定在电子真空泵EVP支架20'上;然而,受其自身结构原理的限制,具有隔振效果较弱的缺陷,在驾驶舱内可以明显听到EVP噪音,影响用户体验。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电子真空泵的隔振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有效降低工作振动产生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及其电子真空泵隔振系统,该隔振方案能够大大增强减震缓冲效果,提升电子真空泵的NVH水平。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真空泵隔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子真空泵的安装附座及其支架之间的泵隔振组件,所述泵隔振组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一隔振段和第二隔振段,并配置为:所述第一隔振段设置在所述安装附座和所述支架中的一者上,且其一端自所述安装附座或者所述支架的一侧伸出用于与另一者相抵,其另一端自所述安装附座或者所述支架的另一侧伸出;相应地,所述第二隔振段位于所述安装附座和所述支架中的另一者的外侧,通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隔振段和第二隔振段的螺纹紧固件固定所述电子真空泵和所述支架;所述第一隔振段和所述第二隔振段由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振段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插装凹部,所述安装附座和所述支架中的一者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装凹部适配的第一插装槽,以嵌装固定所述第一隔振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装槽的近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内收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第一隔振段与所述安装附座脱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振段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收限位部适配的限位凸台,以限制所述第一隔振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插装槽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振段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凸台,以与所述安装附座和所述支架中的另一者的安装孔插装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振段和第二隔振段的与螺纹紧固件相抵的端部均呈凸台状,且端面尺寸与相应的螺纹紧固件尺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195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履带式快换行走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履带式快换行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