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端部进排气/液的三级作动筒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2678.1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2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聂献东;岳帅;聂宏;任小梦;彭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62 | 分类号: | B64G1/6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部进 排气 三级 作动筒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端部进排气的三级作动筒及其工作方法,包括:端盖、第一节套筒、第二节套筒、第三节套筒、内套筒、锁套筒、弹簧、滑块、限位螺母、支撑环、密封圈、环形触动片、内套筒接触环、钢球、气管、运动转换杆、按钮开关。该机构的主要技术要点是利用液/气压驱动作动筒运动,并依靠弹簧的作用使内套筒与滑块有相对运动,进而实现钢球锁的上锁和解锁,最终达到三级作动筒的展开上锁与收起解锁功能。该机构巧妙地运用气管,可使展开和收缩的进排油(气)口均在端盖处,从而极大方便外部驱动系统和液(气)压管路的布置。该装置加入了机械式行程开关,相比于感应式行程开关,其反映套筒运动行程的精确度更高,可靠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端部进排气/液的具有展开锁定功能的三级作动筒及其工作方法,属于运载器返回着陆支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射和回收成功,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着陆支腿得到应用,为了减少安装于运载器表面的着陆支腿所带来的额外气动阻力,通常着陆支腿需收缩于外壳内,当运载器即将着陆时,通过气/液压传动的形式打开着陆支腿。同时,由于运载器在着陆过程中对着陆支腿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载荷,因此为了确保着陆支腿在负载作用下能够可靠支撑运载器,防止运载器翻倒,必须在着陆支腿完全伸出后通过锁定装置可靠的锁定,在运载器着陆回收完成后,能够通过气/液压传动形式完成着陆支腿的解锁收起。因此,对于重复使用运载器着陆支腿来说,其必须具备高承载、高可靠、展开行程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传统的运载器着陆支腿收放机构通常结构较为复杂,其主要通过火工品解除初始锁定状态,而后运用位于展开支架铰链上的扭转弹簧实现展开,由此可见,传统的着陆支腿收放机构不可重复使用。且对于传统的多级收放作动筒来说通常不具备自动上锁与解锁的功能,不能满足着陆支腿高承载能力的要求。同时对于传统的收放作动筒来说,不具备多级展开所带来的展开行程长的优点。
发明内容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端部进排气/液的三级作动筒及其工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多级收放作动筒不具备自动上锁与解锁的功能,不能满足着陆支腿高承载能力的要求,及不具备多级展开所带来的展开行程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在端部进排气/液的三级作动筒,包括:端盖、第一节套筒、第二节套筒、第三节套筒、上内套筒、下内套筒、上锁套筒、上弹簧、上滑块、上限位螺母、支撑环、密封圈、上环形触动片、内套筒接触环、钢球、上气管、下气管,所述上锁套筒安装在端盖、第一节套筒与上内套筒之间,且均为间隙配合,上锁套筒与第二节套筒固定连接,上锁套筒下部端面环向分布了多个螺纹孔,用于与上环形触动片固定连接,上锁套筒外壁从上向下开有多个环形槽,分别用于放置支撑环、减重及放置密封圈;
所述上内套筒安装于上锁套筒上,上内套筒下端外壁开设有螺纹;上限位螺母通过其上的内壁螺纹与上内套筒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上滑块设有一圆环,其环向开有若干通孔,用于将上滑块的上下油/气室连通,从而在上滑块与上内套筒发生轴向相对运动时不会产生压力差,上滑块的台阶用于放置上弹簧,上滑块与上内套筒、上锁套筒均为间隙配合,上滑块下端外部开有多个小圆槽,其直径与钢球直径一致,该小圆槽用于在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支撑钢球;
所述上弹簧安置于上内套筒筒体外圆,且与上内套筒外壁有一定间隙,在整个上锁和解锁过程中均处于压缩状态,有推动上滑块向下运动的弹簧力,处于解锁状态时的上弹簧比处于上锁状态时的上弹簧压缩量大;所述上限位螺母用于对上滑块限位,支撑环布置于上锁套筒外壁环形槽处,用于径向支撑上锁套筒,密封圈布置于上锁套筒外壁环形槽处,用于对上锁套筒和端盖,及上锁套筒和第一节套筒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26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