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施工用的溶洞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2828.9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9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保祥;施正宝;李献民;古培峰;刘燕东;李永强;刘伟;张建欣;孟令辰;王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土木工程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高小改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施工 溶洞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的溶洞处理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中小型溶洞处理方式强度不足的问题,隧道施工用的溶洞处理方法包括S1、溶洞勘测;S2、开凿注浆孔;S3、安装注浆钢架;S4、注浆处理;S5、后期养护处理;隧道施工用的溶洞处理方法采用新型注浆钢架与混凝土结合施工方式,注浆钢架由外壳体和钢架组成,所述钢架设置在外壳体内,钢架包括横杆装置Ⅰ、横杆装置Ⅱ、横杆装置Ⅲ和纵杆,横杆装置Ⅰ、横杆装置Ⅱ和横杆装置Ⅲ等距离的安装在纵杆上,隧道施工用的溶洞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中小型溶洞处理方法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轨道建设基面的强度,减少地基沉降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用的溶洞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不同地质层,不同地质层之间存在大量的溶洞,例如贵州省沿河至松桃高速公路第七施工段中的乌罗隧道和上马山隧道,乌罗隧道进口位于印江县乌巢村,出口位于松桃县乌罗镇,交通条件较好;上马山隧道进口位于乌罗镇团龙村,出口位于冷水溪乡道陀村,交通条件差。隧道进、出口处为Ⅴ级围岩,其余为Ⅳ级围岩,隧道开挖遇隐伏溶洞的可能性较大,易引发涌水、突泥;位于隧道顶的溶洞内多为淤泥、砂层和粘土,而隧道底的溶洞为中、微风化石灰岩,是典型的上软下硬地层,位于隧道底的部分溶洞承载低,盾构机不容易通过溶洞区,而位于隧道顶的溶洞,容易造成工作面土体流失,进而引发地表沉降。
部分中小型溶洞结构强度不足,采用混凝土填充方式不能达到提高强度效果,而中小型溶洞又不适合进行大范围开挖填充钢筋混凝土结构。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隧道施工用的溶洞处理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用的溶洞处理方法,以解决中小型溶洞处理方式强度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施工用的溶洞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溶洞勘测
采用超声波设备对隧道进行勘测,构建溶洞地质结构,选择合适的承力点进行预钻孔,从预钻孔内投放红外勘探设备,进一步收集溶洞信息,构建地质地图;
S2、开凿注浆孔
选择合适的承力点,开凿圆形的注浆孔,在开凿过程中,在到达距溶洞顶部1米处岩石层时,放慢开凿速度,开凿速度控制在1.5m/min,到达距溶洞顶部0.5米处岩石层时,放慢开凿速度,开凿速度控制在0.5m/min,避免开凿孔引起垮塌,注浆孔开凿好后,扩大注浆孔顶部面积,安装钢筒护套,对注浆孔进行进一步的保护;
S3、安装注浆钢架
将注浆钢架收起后垂直放入注浆孔,注浆钢架的顶端安装在钢筒护套内,将注浆钢架与钢筒护套焊接在一起;
S4、注浆处理
向注浆孔内注入部分沙土,填充软性基层,再向注浆孔注入混凝土,注入混凝土层时,先将水注入注浆泵内并倒入少量砂浆,初压水和稀浆湿润管路,然后再将已调好的砂浆倒入泵内,再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内,将泵盖压紧密封,一切就绪后,慢慢打开阀门开始注浆;
S5、后期养护处理
终凝2小时后,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浆孔的直径不低于100mm,所述注浆孔分布密度不低于每平方米2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筒护套为长度为150mm、厚度为5mm的圆筒结构,钢筒护套的顶部边缘处设有筒檐,筒檐的宽度不低于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土木工程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土木工程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28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