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醇胺基团改性的有序介孔C/SiO2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4430.9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1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汤吉海;乔旭;李克;张竹修;蒙旭雯;李纪元;崔咪芬;陈献;费兆阳;刘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18 | 分类号: | B01J31/18;B01J37/10;B01J37/08;C07C67/04;C07C69/24;C07C69/14;C07C69/06;C07C69/5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竞存 |
地址: | 2118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胺基 改性 有序 si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醇胺基团改性的介孔C/SiO2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烯烃与羧酸加成酯化的应用。所述的醇胺基团改性的介孔C/SiO2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有机模板剂和醇胺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加入硅源搅拌使硅源水解后缓慢滴加杂多酸水溶液,充分搅拌后水热晶化一段时间,将晶化后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焙烧的方法制得。本发明醇胺基团改性的有序介孔C/SiO2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酸性及酸量可调,孔径均一可控。能在催化剂用量少,较高温度、无溶剂条件下,高效稳定地催化烯烃与羧酸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合成羧酸酯,提高该原子经济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可以有效减少分离产物的能耗,降低设备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醇胺基团改性的有序介孔C/SiO2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于羧酸与烯烃加成反应生产羧酸酯。
背景技术
羧酸酯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涂料、日化用品、油墨、工业清洗剂、表面活性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利用羧酸和烯烃直接加成制备羧酸酯是绿色的原子经济反应合成路线,原子利用率在理论上可达到100%,并且可以简化工艺流程,节约分离能耗,降低羧酸酯生产成本,该工艺路线具有经济上和环境上的双重优势。
专利US3678099公开了一种采用磺酸改性离子交换树脂Amberlyst15作为固体酸催化剂催化乙酸和异丁烯加成酯化反应的工艺流程。其中异丁烯与乙酸的摩尔比为1.31:1;反应温度为150℃,反应压力为3MPa,最后醋酸的转化率为69.1%。醋酸叔丁酯选择性为77.0%,异丁烯二聚物的选择性为21.1%。上述方法表明磺酸树脂对此反应具有很高的活性,但是醋酸叔丁酯选择性较低。专利CN102924272A报道了一种采用MCM-41-SO3H催化羧酸与烯烃加成酯化合成羧酸酯的方法,阻聚剂叔丁醇用量占丙烯酸质量9.0%反应条件下,最终丙烯酸转化率为55.0%,丙烯酸叔丁酯生成选择性为92.6%。上述方法中所采用的介孔分子筛催化剂为了提高羧酸酯的选择性,加入叔丁醇这样的阻聚剂,导致叔丁醇和二异丁烯形成共沸物,增加后续产品的分离能耗和设备投资。杂多酸具有酸性强,热稳定性较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领域。文献[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1988,V9(4):404-410]报道采用将杂多酸应用于催化烯烃与羧酸的反应,其中研究结果表明,当以钨磷酸(H3PW12O40·xH2O)为催化剂催化1-丁烯与乙酸的反应时,反应时间7h后乙酸的转化率能达到86%,产物的选择性达到了98%以上。上述报道中所采用的杂多酸溶于反应体系,反应物与催化剂的分离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醇胺基团改性的有序介孔C/SiO2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催化合成羧酸酯的方法,以克服杂多酸热稳定性较差,易溶于极性溶剂,酸性单一的缺点。
本发明利用杂多酸的强酸性,结合介孔材料孔径可调,孔分布均一,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利用醇胺基团的碱性将杂多酸固定在介孔材料表面制备固体酸催化剂,在焙烧过程中产生缺陷位杂多酸,使杂多酸具有和Lewis酸酸性,解决杂多酸低比表面,易溶于极性溶剂,活性位易流失,酸性单一的缺点,通过调变酸量将其作为羧酸酯的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醇胺基团改性的有序介孔C/SiO2负载杂多酸催化剂,所述催化剂通过将有机模板剂和醇胺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加入硅源进行水解后,缓慢滴加杂多酸水溶液,充分搅拌后水热晶化,将晶化后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焙烧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的催化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4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