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细胞程序性坏死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5587.3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8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谭立;李盈;秦嬴;李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13/04 | 分类号: | C07D413/04;C07D403/04;C07D417/04;C07D207/06;C07D207/08;C07D241/06;C07D241/04;A61K31/4245;A61K31/40;A61K31/41;A61K31/433;A61K31/427;A61K31/4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马思敏;徐迅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细胞 程序性 坏死 抑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细胞程序性坏死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组合物。所述的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涉及细胞死亡和/或炎症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分子化合物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的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和/或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激酶(RIPK1)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在发育与衰老的过程中,人体内总是伴随着细胞增殖与死亡的动态调节。细胞的主动性死亡在正常发育、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维持内环境稳态等生理活动中不可或缺,其失调往往导致发育畸形、免疫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乃至个体的死亡。因此,对细胞程序性死亡进行进行干预,对于疾病治疗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凋亡是首个被阐明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近年来,细胞程序性坏死成为细胞死亡领域的新热点。已有多项研究报道,在多种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AD)、多发性硬化症(MS)、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等)、炎症(肠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心肌梗死等)以及病原体感染等多种疾病中,都伴随有细胞程序性坏死这一重要病理特征。此外,细胞程序性坏死还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控:肺癌细胞能诱导血管壁特定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以便通过循环系统并发生转移;坏死小体(Necrosome)的主要成分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能诱导趋化因子CXCL1的表达进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响应。因此,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发生,被公认有助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缓解。
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刺激体内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下游信号通路也是当前机制最为明确的坏死信号通路。在经典的TNF-α诱导细胞坏死过程中,TNF-α首先结合受体TNFR1,诱导其三聚化并招募胞内一系列因子——包括TRADD、TRAF2、RIPK1、cIAP1/2等多个蛋白,进而形成信号复合物I。复合物I能招募并激活IKKα/IKKβ/IKKγ复合物以及NF-κB通路,并在解离后部分进入胞质,形成新的蛋白复合物IIa,再通过FADD或TRADD招募procaspase-8等蛋白,以激活下游的半胱天冬酶caspase-3与caspase-7并介导凋亡的发生。在FADD缺失或caspase抑制剂用药的情况下,TNF-α诱导激活的激酶蛋白RIPK1会与RIPK3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IIb,并诱导后者的磷酸化激活,从而磷酸化下游底物MLKL以促使其寡聚,最终扰乱细胞膜的结构并导致坏死的发生。
多个衔接蛋白、泛素连接酶、去泛素化酶和激酶蛋白参与调控着TNF-α诱导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下游信号通路。例如:E3泛素连接酶cIAP对RIPK1的K63泛素化能抑制后者的激活及坏死的进程;去泛素化酶CYLD可以剪切RIPK1的K63泛素链,进而激活RIPK1激酶活性并促进坏死小体的形成,最终实现对细胞坏死的正向调控作用;衔接蛋白SPATA2促进CYLD去泛素化酶活性,并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进而正向调控程序性坏死;激酶蛋白TAK1通过磷酸化RIPK1的Ser321位点抑制后者激酶活性,进而负向调控程序性坏死,而去泛素化酶A20(TNF-αiniduced protein 3)、衔接蛋白TAB2(TAK1binding protein 2)等多个调控因子也参与到此调控过程;激酶蛋白TBK1则通过磷酸化RIPK1的Thr189位点抑制后者的激活,在衰老过程中TBK1的失活性突变也是ALS、FT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致病风险;衔接蛋白Optineurin(OPTN)通过抑制RIPK1激酶活性负向调控程序性坏死,而在ALS中丧失OPTN则可能促发进行性髓鞘形成障碍和轴突退行性病变。由此可见,TNF-α诱导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信号通路网络中,多个调控组件的功能性异常都通过RIPK1激酶这一核心调控因子的激活来介导程序性坏死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55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帘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及其电驱换挡执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