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扫频超声波技术制备抗消化淀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4169.0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2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魏本喜;祁红娜;邹金;徐保国;任晓锋;马胜梅;胡杰;马海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1/00 | 分类号: | C08B31/00;A23L29/30;A23L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声波 技术 制备 消化 淀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扫频超声波技术制备抗消化淀粉的方法,属于变性淀粉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淀粉颗粒糊化后双螺旋打开,在扫频超声波的作用下,淀粉分子舒展利于与脂质相互作用形成对酶有抗性的V‑型复合物,进而通过短时变温处理进一步形成对酶有抗性的结晶复合物;将此结晶复合物以交联剂交联,再次提高抗消化淀粉的含量。与单频超声波处理相比,扫频超声波处理可解决淀粉分子量分布不均及结构复杂所导致的共振效率低的缺点,从而改变淀粉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构象并提高淀粉分子与脂质的络合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交联反应的控制及目标络合物的选择两方面进一步提高抗消化淀粉的含量。本发明制备抗消化淀粉的含量多、时间短、效率高。
技术领域
一种基于扫频超声波技术制备抗消化淀粉的方法,涉及到淀粉-脂质络合、低温短时结晶后交联和多频超声波处理技术,属于变性淀粉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淀粉作为植物贮存能量的媒介,以第一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的形式提供给人和动物能量以及构成机体的基本元素。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过量淀粉制品的摄入会造成糖的蓄积并导致肥胖,进而会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三高症状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抗消化淀粉(RS)是指健康人群小肠中不被吸收的淀粉及其水解产物,可见糊化后的淀粉若不被消化或缓慢消化亦即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提高淀粉对酶的抗性,便不会导致糖在人体内的蓄积过程。可见,制备抗消化淀粉后回添或直接食用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抗消化淀粉的种类很多,与常见的RS1-RS4四类抗消化淀粉相比,由淀粉分子和脂质复合后形成的V型复合物表现出优良的抗消化特性,其制备方法主要有挤压蒸煮法、蒸汽喷射蒸煮法、水/二甲基亚砜法和氢氧化钾/盐酸处理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主要存在制备所得抗消化淀粉含量低和耐热性差的问题。导致抗消化淀粉含量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淀粉分子分布范围广、结构复杂,对客体的络合程度较低;另外,淀粉与脂质络合后的松散结构是导致产品热稳定性差的原因。
基于以上制备抗消化淀粉过程中及最终产品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采用多频超声波促进淀粉与脂质的复合过程,进而以短时低温结晶的手段提高其热稳定性,再通过交联结晶淀粉脂-脂质进一步提高抗性淀粉的含量,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高效制备抗消化淀粉的方法,提高淀粉附加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扫频超声波技术制备抗消化淀粉的方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糊化后分散于碱性醇水体系中,三偏磷酸钠(TPP)溶解加入上述体系后以多频扫频超声波处理,促使形成淀粉-TPP复合物并通过短时变温处理形成结晶;进而在上述体系中添加交联剂对结晶复合物进行交联,控制交联程度进一步提高抗消化淀粉的含量。具体工艺步骤为:
一种基于扫频超声波技术制备抗消化淀粉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多扫频超声波辅助碱性醇水体系中V-型复合物的形成:
以去离子水配制5~15%(w/v)的玉米淀粉乳,以KOH调节pH=8~10,沸水浴中搅拌糊化30min后于40~70℃条件下保温备用;
将1~5%(w/v)的TPP溶解于40~60%(v/v)的乙醇-水溶液,以KOH调节体系pH=8~10后与上述糊化后的淀粉溶液混合,控制淀粉的含量为2~6%(w/v),控制温度为40~70℃;
将上述混合液进行双频扫频超声波处理,双频扫频超声处理时固定上下板间距为10cm,扫频周期300s,超声5s,间歇5s,上下振板的功率均为600W,超声功率密度为80~120W/L;双频频率组合为:33kHz/68kHz、33kHz/40kHz、33kHz/28kHz、40kHz/28kHz,优选33kHz/28kHz频率组合,处理时间30~60min,温度控制为40~70℃。
(2)短时变温处理形成结晶复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41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