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座内流道相贯孔磨料去毛刺专用组合夹具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434178.X 申请日: 2019-05-23
公开(公告)号: CN110181353B 公开(公告)日: 2020-12-01
发明(设计)人: 孙玉利;汤张喆;左敦稳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星合精密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24B9/04 分类号: B24B9/04;B24B41/06;B24B41/00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瞿网兰
地址: 210016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内流 道相贯孔 磨料 毛刺 专用 组合 夹具
【说明书】:

一种阀座内流道相贯孔磨料流去毛刺专用组合夹具,主要组件包括:夹具底座(1)、夹具支撑柱(2)、夹具上盖(3)、卧式阀座前端挡板(4)、卧式阀座上挡板(5)、卧式阀座(6)、立式阀座(7)、立式阀座上挡板(8)、立式阀座背挡板(9)、立式阀座前挡板(10),卧式阀座下挡板(11),各组件装配完成后形成流道,磨料在两阀座流道内单向运动,在加工一定时间后,将两阀座交换位置,进行磨料流二次加工,即可对阀座内孔道相贯处进行去毛刺加工,本发明为磨料流去除阀座内流道相贯孔毛刺提供了一套合理可用的组合夹具,夹具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通过变换阀座安装方式实现对阀座内通道毛刺的两向加工,毛刺去除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夹具,尤其是一种磨料流加工设备专用夹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阀座内流道相贯孔磨料去毛刺专用组合夹具。

背景技术

各类航空机械的液压系统中都需要使用阀体来控制油路的流向,阀座中具有各种大小的内孔以及相贯孔结构,这些孔可以通过传统的钻削工艺以及电火花电解等特种加工工艺进行加工,但是在孔的相贯处会产生毛刺,毛刺的存在可能会对液压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造成影响,传统的去毛刺技术难以实现对复杂结构工件内部相贯孔毛刺的去除,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办法去除阀体内部结构中存在的毛刺,磨料流技术是一种柔性加工方式,磨料在压力的作用下可以沿着工件表面流动,进而实现对工件的去毛刺,磨料在流道内的双向运动可以使难去除毛刺产生疲劳断裂,可以有效去除毛刺,因此,无论工件内部流道有多复杂,该项工艺都可以实现对内部孔道的毛刺去除。

磨料流加工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进行相应夹具的设计,所设计出的夹具的合理性、适用性、便捷性会对磨料流工艺的效率和加工效果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各类阀座内部相贯孔处毛刺去除不便的问题,设计一套合理、方便可用的阀座内流道相贯孔磨料去毛刺专用组合夹具,从而实现工件相贯孔去毛刺的加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阀座内流道相贯孔磨料流去毛刺专用组合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夹具底座1、夹具支撑柱2、夹具上盖3、卧式阀座前端挡板4、卧式阀座上挡板5、卧式阀座下挡板11、立式阀座上挡板8、立式阀座背挡板9和立式阀座前挡板10,夹具底座1安装在磨料流加工机床工作台上,卧式阀座下挡板11通过两个螺柱定位在夹具底座1上,卧式阀座6工件放置在卧式阀座下挡板11上,并通过穿过夹具底座1以及卧式阀座下挡板11上对应通孔的螺柱固定在夹具底座1上;为使磨料只从卧式阀座6上表面的孔洞流出,使用螺柱将卧式阀座前端挡板4固定在卧式阀座6前端,使用螺柱、螺母将开有四个小孔的卧式阀座上挡板5定位固定于卧式阀座6上表面;立式阀座7通过螺柱定位固定在夹具底座1上,夹具底座1相应位置处设有穿装螺柱的通孔和向立式阀座7通入磨料的通孔;为了使流经立式阀座7的磨料在阀座流道内充分流动并从前端两小孔流出,分别使用螺柱将立式阀座上挡板8、立式阀座前挡板10、立式阀座背挡板9定位固定于立式阀座7的上端、前端和背端;同时为了将夹具可以安置在磨料上下缸之间且为了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磨料出流情况,采用五个夹具支撑柱2放置在夹具底座1固定槽上,夹具上盖3有相对应的固定槽装配在夹具支撑柱2上,整体夹具装配完全后,磨料从下磨料缸挤入夹具底座1底座孔中,沿着封闭流道流过卧式阀座6与立式阀座7需要加工的内孔,经过阀座内部各个相贯处,通过立式和卧式两种方案,实现对于阀座内部流道及相贯处的双向加工,使毛刺产生疲劳断裂,达到去除阀座内部相贯孔毛刺的目的。

所述的夹具底座1为45钢制圆盘,中心处共有八个通孔,其中五个通孔与立式阀座7相对应,另三个通孔与卧式阀座6对应,立式阀座对应的五个通孔中,两个用于磨料进入,三个用于定位,与卧式阀座6对应的三个通孔中,一个用于磨料进入,另两个用于阀座定位,在夹具底座表面有五个同样大小的圆柱形槽,用于定位固定夹具支撑柱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星合精密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星合精密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41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