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栽培血红栓菌栽培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4668.X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6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玲;张煜隆;李晶;王泽辉;林占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饶文君;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栽培 血红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草栽血红栓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血红栓菌菌种分离和培育:
A.组织分离:采集野生的新鲜血红栓菌子实体,利用无菌水清洗表面灰尘,选取菌盖前沿呈橘红色的生长先端,用灭过菌的剪刀取下幼嫩组织,再置于75%v/v酒精中消毒表面2-3min,用无菌水反复冲洗,放在无菌培养皿备用;
B.母种培养:用无菌剪刀将菌肉组织切成0.1-0.2cm小块,取1-2块接种于母种PDA斜面培养基上,将接种的培养基放置在24-28℃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制成血红栓菌母种;
(2)血红栓菌原种制备:无菌条件下在原种固体培养基中接入质量分数5-8%菌丝长好的血红栓菌母种,置于24-28℃环境下培养35-45天至菌丝满袋,菌丝整体浓密洁白,表面有稍微泛红色的血红栓菌体,原种备用;
(3)血红栓菌人工栽培:
A.接菌:将灭过菌的栽培料菌袋,放入经严格消毒灭菌的接种箱内,接入质量分数5%-8%已培养好的块状固体原种,封口;
B.发菌管理:将菇房培养架用消毒水擦拭消毒,然后整个培养室用甲醛熏蒸灭菌;将接好菌的菌袋转入培养架,空气湿度控制在50%-65%,避光培养,每天通风换气1-2次;在菌丝生长前期阶段温度控制在25-28℃,20天后增加散射光,加强通风,控制在25℃左右;30-45天菌丝长满菌袋,菌丝整体浓密洁白,表面稍带散布的橙红色至红色菌体即可;
C.出菇管理:将菌丝发育成熟的菌袋移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菌丝布满菌袋后排场拖袋,覆盖一层薄膜,保温保湿,使菌丝与空气充分接触,控制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棚内培养温度20-22℃,棚内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每天通风换气两次,从出现原基到采收子实体需要25-40天;
D.采收及采收后管理:采收子实体时,用刀从基部将血红栓菌子实体切下,自然晾干或者低温烘干,装入塑料袋中避光保存;
步骤(1)所述母种PDA斜面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硫酸镁1g、磷酸二氢钾1g、水1L;
步骤(2)所述原种固体培养基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78%五节芒,15%麦麸,5%玉米粉,1%蔗糖,1%石膏;所述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将五种成分混合搅拌均匀,装入塑料袋中,装料后在中央打孔,封口,于121-125℃灭菌2小时;
步骤(3)所述栽培料菌袋中,栽培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83-68%芒萁,15-30%麦麸,2%石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栽血红栓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栽培料菌袋的灭菌方法为:将栽培料混匀后装入规格为17×35cm的塑料袋中,封口,于121-125℃灭菌2小时或者采用100℃常压蒸汽灭菌16小时,待料温降至60℃以下出灶;冷却至60℃以下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466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