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栽培血红栓菌栽培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4668.X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6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玲;张煜隆;李晶;王泽辉;林占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饶文君;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栽培 血红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栽血红栓菌的栽培方法及应用。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菌林矛盾”日益严重。采用其他栽培料代替木材也是食用菌发展的新思路。血红栓菌分布较广的一类药用真菌,色泽鲜红,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草栽血红栓菌现为国内外首创。草栽血红栓菌和野生血红栓菌的氨基酸含量分别是18.01%和13.54%,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是25.49%和18.76%,多糖含量分别是1.91%和1.87%,粗脂肪1.79%和1.87%,粗纤维23.47%和24.38%。草栽血红栓菌子实体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高于野生血红栓菌子实体,且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基本与野生血红栓接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菌草栽培血红栓菌的栽培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血红栓菌(
血红栓菌对免疫作用起主要作用的是血红栓菌多糖。南京大学周颖、沈萍萍采用深层发酵方式制备血红栓菌多糖,从发酵培养的血红栓菌菌丝体中制备血红栓菌多糖,并对其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血红栓菌多糖对小鼠的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增加小鼠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的重量,促进T细胞体外增殖及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抗体生成的能力,给药剂量与生理作用之间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说明血红栓菌多糖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天然活性成分。苏延友等采用双态发酵方式,制备血红栓菌固体菌丝体,用超声提取方式制备血红栓菌菌质体水提物,以S-180肉瘤细胞为瘤源进行小鼠抗肿瘤试验。试验抑制肿瘤率达56%,与阳性对照环磷酰胺(56.6%)效果相当。陈俊威、徐旭东用血红栓菌多糖对实验小鼠体内肉瘤S-180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血红栓菌胞外多糖对S-180的抑制率达到52.6%-72.4%。此外,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血红栓菌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杀菌、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物学特性。
血红栓菌为木腐菌,多生于栎、槭、杨、柳、枫香、桂花等阔叶树,因此其野生资源稀少,目前用于人工栽培的主要是利用段木栽培和以木屑、棉籽壳等为主要基质的代料栽培。但是基于林木资源的匮乏和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不仅可以解决菌林矛盾,可以减少由棉酚等一些物质带来的危害,提高食品品质,还可以推动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菌草栽培血血红栓菌的栽培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草栽血红栓菌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血红栓菌菌种分离和培育:
A.组织分离:采集野生的新鲜血红栓菌子实体,利用无菌水清洗表面灰尘,选取菌盖前沿呈橘红色的生长先端,用灭过菌的剪刀取下幼嫩组织,再置于75%v/v酒精中消毒表面2-3min,用无菌水反复冲洗,放在无菌培养皿备用;
B. 母种培养:用无菌剪刀将菌肉组织切成0.1-0.2cm小块,取1-2块接种于母种PDA斜面培养基上,将接种的培养基放置在24-28℃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制成血红栓菌母种;
(2)血红栓菌原种制备:无菌条件下在原种固体培养基中接入质量分数5-8%菌丝长好的血红栓菌母种,置于24-28℃环境下培养35-45天至菌丝满袋,菌丝整体浓密洁白,表面有稍微泛红色的血红栓菌体,原种备用;
(3)血红栓菌人工栽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46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