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纳米纤维垫、水凝胶/海绵敷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438702.0 申请日: 2019-05-23
公开(公告)号: CN110124086B 公开(公告)日: 2020-06-30
发明(设计)人: 全大萍;吴嘉辉;邓荣力;白莹;杜钊夷;饶子龙;吴泽佳;徐毅炜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
主分类号: A61L15/40 分类号: A61L15/40;A61L15/26;A61L15/28;A61L15/32;A61L15/42;A61L15/44;A61L15/46
代理公司: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代理人: 覃蛟
地址: 51000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复合 纳米 纤维 凝胶 海绵 敷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纤维垫、水凝胶/海绵敷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医学材料技术领域。一种复合纳米纤维垫,包括接收板,接收板上复合有去细胞的基质和高分子材料,去细胞的基质与高分子材料的添加比为:1:1~1:6,复合纳米纤维垫为微纳米纤维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凝胶/海绵敷料,该水凝胶/海绵敷料可以用来负载营养因子、药物等促进创面再生和修复的成分,水凝胶/海绵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明显细胞毒性;水凝胶/海绵敷料材料柔软,可紧密覆盖所有的创面伤口,抵抗细菌入侵,避免创面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纳米纤维垫、水凝胶/海绵敷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伤口指受伤破裂的地方,多指人或其他动物的皮肤、肌肉、黏膜等而言。伤口一般可以分为急性伤口和慢性难愈合伤口,伤口的愈合一般可以分为四个独特但重叠的阶段,分别为凝血/止血,炎症反应/迁移,增殖/血管化/再生,组织重构。正常的伤口愈合一般需要三周左右的时间,但是慢性难愈合伤口由于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会延长其伤口愈合的时间。人类伤口外露往往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同时为了满足局部用药、保湿和吸收引流液等需求,往往需要使用伤口敷料改善伤口的局部化学和物理环境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去细胞基质是一种保留天然组织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材料,此类材料移植到体内后极有可能带来免疫原性、疾病传染等问题。去细胞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细胞破坏,使其与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相分离,将DNA/RNA这些会引起免疫反应和传染疾病的因素剔除后,得到单纯的细胞外基质材料。

理想的伤口敷料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即1.防止伤口再次感染;2.保护伤口以免再次创伤;3.提供药物;4.保持一定湿度;5.具有良好的通透性;6.吸收引流物及清理伤口;7.具有一定力学强度;8.移除时不会损伤皮肤。目前的医用伤口敷料包括天然纱布、合成纤维类敷料、多聚膜类敷料、发泡多聚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藻酸盐敷料等。

传统的伤口敷料如纱布敷料和合成纤维敷料,通透性太高,容易使创面脱水且外界环境微生物容易通过,交叉感染的机会较高,容易粘着创面,更换时会造成再次性机械性损伤。

新型合成材料制备的其他伤口敷料如多聚膜类敷料吸收渗液能力差,创面周围皮肤浸渍机会大;发泡多聚体类敷料由于太强的吸收性能,对于低度渗出创面可能会影响到自身清创过程,因不透明,不方便观察创面;水胶体类敷料吸收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对于高渗出性创面,常需要使用其他辅助敷料来加强吸收性能,个别患者可能存在对成分过敏。藻酸盐敷料大多数产品不具备自粘性,需要辅助敷料加以固定。

与上述材料相比,去细胞基质具有与天然组织相近的成分与结构,但去细胞基质材料由于力学强度较低,不能单独地用作敷料使用。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纳米纤维垫,具有微纳米纤维的致密结构,能起到隔离外部细菌感染的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纳米纤维垫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为去细胞的基质纳米纤维起到力学支撑作用,克服了单纯去细胞的基质纳米纤维强度弱的问题,同时又能保持内部微纳米的仿生结构,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值和迁移,为药物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凝胶/海绵敷料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出的敷料上层为复合纳米纤维垫,下层为去细胞的基质水凝胶或海绵,内部存在微纳米结构多孔的疏松结构,敷料上下层能同时修复损伤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同时由于敷料上下层均含有去细胞的基质,保留了较多的生物成分,比传统敷料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值和迁移。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合纳米纤维垫,复合有去细胞的基质和高分子材料,去细胞的基质与高分子材料的添加比为:1:1~1:6,复合纳米纤维垫为微纳米纤维结构,优选的,去细胞的基质与高分子材料的添加比为:1: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87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