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集装架尺寸确定—叉铲量皮重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8712.4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0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E·瑟恩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特勒-托莱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G01G19/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家新 |
地址: | 瑞士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集装 尺寸 确定 叉铲量 皮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货运或零担货载的越库配送环境中在货物被保持在车辆的装载端时动态地对货物进行尺寸确定的方法,该尺寸确定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获取三维模型数据,三维模型数据包括表示运输货物的车辆的表面的一组点;·使用三维模型数据确定车辆的第一车轮的参考点的位置;·获取相对于第一车轮的参考点的位置而言的分割点的位置;·确定车辆的行驶方向;·确定通过分割点并垂直于行驶方向的分割面,并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货物的三维模型数据:从运输货物的车辆的三维模型数据中减去所述一组点中定位于分割面的一侧的点,所述分割面的一侧与分割面的包括第一车轮的参考点的一侧相反;·确定货物的三维模型数据的体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货运或零担货载的越库配送环境中在货物物体(比如包裹、板条箱和集装架)在车辆上运输时动态地对货物物体进行尺寸确定的方法。在本文中,术语“尺寸确定”是指确定货物物体占据的体积以例如评估装运和存储费用的过程。尺寸确定系统是自动执行该尺寸确定过程的设备。
尺寸确定系统的思想来自以下考虑:装运费用不应仅根据物体的重量确定,而且还应根据其尺寸确定,以计及在仓库或运输载体(比如飞机、船舶、火车或卡车)上占用的空间量。在实践中这意味着,除了在秤上称重之外,还可手动地或使用自动尺寸确定设备来测量货物物体,以确定它们的所谓尺寸重量、也称为体积重量或立方重量,这基于装运物体的长度I、宽度w和高度h以及装运公司设置的密度系数D。当接收用于装运的物体时,对其尺寸重量Wdim=I×w×h×D及其实际重量(通过在秤上称重物体确定)彼此进行比较,且装运价格基于两个重量值中的较大者。其理由是,占用大体积的轻型货物应根据所占用的空间量、而不是依据重量进行定价,以促使对货物进行紧凑包装,以及有效地利用运载工具上和存储设施中的可用货物空间。
在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途中,物体经常通过几个集散中心,在那里它们从一个运载工具转移到另一运载工具,这可涉及不同的运输模式,包括飞机、船舶、铁路、卡车、输送机和叉车。在每次转运时,确定物体的尺寸,通常确定它们的重量,以便最佳地利用可用货物空间,同时避免过载风险。
背景技术
物体的尺寸重量可通过手动测量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来确定,这是邮政服务组织和包裹装运公司的分销地点常用的程序。然而,在大型设施中,许多货物以快节奏处理且客户看不到,这种手动方法易出错且可能导致对客户过度收费或收费不足。针对该问题,已经发展了各种方法和解决方案来确定分配设施和仓库中物体的尺寸重量,包括激光测距和激光扫描系统。
EP 3 203 264 A1可作为示例,适于在物体在移动的车辆上运输时动态测量物体的尺寸重量的现有技术尺寸确定系统通常包括多个扫描仪,每个扫描仪均具有布置在一个紧凑扫描仪单元内的激光光源、偏转装置和光接收器。由光源发射的调制激光束由偏转器单元以扇形方式在物体上扫描,使得激光束的入射点沿着扫描线在物体表面上移动。从物体返回的反射光线被光学聚焦到光传感器上。在离散的时间点,基于发射光线和接收光线之间的时间延迟或相移,计算光线行进的距离。行进距离连同在该相同时间点激光束的已知空间方向使得能够在空间坐标中确定入射点在物体表面上的位置。由尺寸测量系统的一个或多个扫描仪以这种方式确定的表面点的总数可集合在所谓的点云中,该点云表示物体表面的三维虚拟模型。根据该三维模型,对于任何物体,无论其形状和相对于扫描仪的定向如何,都可确定长度I、宽度w和高度h,且因此确定尺寸权重D。除了确定从目标物体返回的光线的相移或时间延迟并计算被研究物体的表面轮廓之外,激光测距仪(包括在尺寸重量系统中使用的那些)也测量返回光线的亮度。亮度数据还可用于以对应于亮度水平的单色色调对三维虚拟模型的表面着色。基于三维表面着色模型,然后可根据需要合成从暴露于扫描仪射线的任何视角的物体的灰度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特勒-托莱多有限公司,未经梅特勒-托莱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8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