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氮钢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9322.9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6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强;孙东;杨传浩;张如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6 | 分类号: | C22C33/06;C21C7/06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地址: | 264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氮钢 出钢 中频炉 制备 硅钙合金 金属锰 预熔渣 冶炼 熔化 装料 常压条件 沉淀脱氧 氮化铬铁 钢水液面 控制功率 微碳铬铁 钢水 高安全 聚渣剂 终脱氧 常压 钢包 炉内 前向 模具 精炼 铺垫 消耗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氮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装料:在中频炉炉底铺垫一层金属锰,在金属锰之上加入微碳铬铁和氮化铬铁;2)熔化:中频炉升温至不高于1450℃,钢水液面达到炉内高度2/3时加入预熔渣;3)精炼:控制功率不大于1000千瓦,采用沉淀脱氧法在预熔渣下加入硅钙合金,控制温度在1460℃‑1480℃之间;4)终脱氧:出钢前向钢包或模具中加入硅钙合金;5)出钢:加入聚渣剂,出钢前3min内测定钢水温度在1470℃‑1490℃后,出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中频炉在常压条件下可生产出氮含量大于0.7%的高氮钢,解决了高压冶炼法制备高氮钢消耗高安全隐患大,常压冶炼制备高氮钢氮含量不超过0.6%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冶炼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氮钢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把铁素体基体中含有质量分数0.08%以上的氮或者在奥氏体基体中含有质量分数0.4%以上的氮的钢称为高氮钢(工业要求一般需要大于0.6%)。氮是强烈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在高氮钢中作为合金元素可以和钢中的其它合金元素(如锰、铬、钒、铌和钛等)交互作用,而赋予该钢种许多优异性能,如提高奥氏体的稳定性,使钢的力学性能大大提高,改善钢的耐腐蚀性等。目前高氮钢在医学临床和火力发电电机护环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高压冶炼为高品质高氮钢的一种制备方法,高压冶炼的原理是在提高氮的分压的条件下通过向钢水中加入含氮合金达到氮合金化的目的,但是由于在操作和处理大量过饱和氮的钢水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采用常压冶炼安全性较好,但常压冶炼工艺的氮含量一般不大于0.6%,无法满足高品质高氮钢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高品质高氮钢不易制备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氮钢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氮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装料:在中频炉炉底铺垫一层金属锰,在金属锰之上加入微碳铬铁和氮化铬铁;
2)熔化:中频炉升温至不高于1450℃,钢水液面达到炉内高度2/3时加入预熔渣;
3)精炼:控制功率不大于1000千瓦,采用沉淀脱氧法在预熔渣下加入硅钙合金,控制温度在1460℃-1480℃之间;
4)终脱氧:出钢前向钢包或模具中加入硅钙合金;
5)出钢:加入聚渣剂,出钢前3min内测定钢水温度在1470℃-1490℃后,出钢。
其中,步骤1)中所述金属锰用量为150-200公斤/吨钢水,所述微碳铬铁用量为200-230公斤/吨钢水,所述氮化铬铁用量为80-90公斤/吨钢水;步骤2)中升温操作为:送电功率200千瓦,保持半小时后,按不大于150千瓦/10分钟提升功率,直至温度达标;步骤2)中预熔渣的加入量为2-3公斤/吨钢水;步骤3)中硅钙合金用量为0.5-1公斤/吨钢水;步骤4)中硅钙合金的用量为1.5-2公斤/吨钢水;步骤5)中聚渣剂用量为3-5公斤/吨钢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中频炉在常压条件下可生产出氮含量大于0.7%的高氮钢,解决了高压冶炼法制备高氮钢消耗高安全隐患大,常压冶炼制备高氮钢氮含量不超过0.6%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高氮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辅材料:工业纯铁(按450-500公斤/吨钢水加入)、微碳铬铁、金属锰、氮化铬铁、预熔渣、硅钙合金、聚渣剂等,原辅材料不需烘烤,要求预熔渣水分≤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93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