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凸轮轴信号盘及发动机相位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0304.2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4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宋大伟;李丽萍;薛鹏;高亚南;李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347 | 分类号: | G01D5/347;F02D41/00;F02B7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形结构 凸轮轴信号盘 相位判断 发动机相位 信号盘 发动机 凸轮轴 发动机技术领域 发动机位置 快速启动 外周 判定 | ||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凸轮轴信号盘及发动机相位控制方法。该凸轮轴信号盘包括信号盘本体,在所述信号盘本体的外周上沿其周向至少设置有第一齿形结构、第二齿形结构及第三齿形结构,所述第一齿形结构、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及所述第三齿形结构各不相同,通过识别第一齿形结构、第二齿形结构或第三齿形结构,以判断发动机的相位。该凸轮轴信号盘采用第一齿形结构、第二齿形结构及第三齿形结构为三种不同的齿形结构,凸轮轴无需转过360°才能完成一次相位判断,每当识别一种齿形结构就能完成一次相位判断,缩短了相位判断时间,实现了较短时间内判定发动机位置,便于发动机快速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凸轮轴信号盘及发动机相位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发动机运转之后,要使发动机能够正确进行燃油喷射和点火控制,控制单元必须准确的确定发动机曲轴和凸轮轴的相位关系。其中在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圈,凸轮轴转动一圈,因此曲轴与凸轮轴的相位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
现有发动机在凸轮轴信号盘的外壁环设有N-1个齿,其中数量N依据发动机缸数设定,N-1为缺少一个齿,这个缺少的齿称为缺齿,利用传感器读取缺齿和相对缺齿的其他齿所在的位置,并将位置信号传递给ECU,从而确定发动机的具体地转动位置。
现有技术中必须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缺齿的位置后,ECU才能计算出发动机的具体转角位置,在这种相位判断方法中,在极限情况下,发动机往往转动两圈圈,即曲轴转动两圈720°,凸轮轴需要转过360°才能完成一次相位判断,喷油器才能开始点火,此种判断方式需要的时间较长,延长了发动机的启动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轮轴信号盘及发动机相位控制方法,用于在较短时间内判定发动机相位,便于发动机快速启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凸轮轴信号盘,包括信号盘本体,在所述信号盘本体的外周上沿其周向至少设置有第一齿形结构、第二齿形结构及第三齿形结构,所述第一齿形结构、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及所述第三齿形结构各不相同,通过识别第一齿形结构、第二齿形结构或第三齿形结构,以判断发动机的相位。
作为优选,在所述信号盘本体的外壁上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凸起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结构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第一齿形结构,或一个所述第二齿形结构,或一个所述第三齿形结构。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凸起结构包括沿所述信号盘本体周向等间隔分布的多个凸齿,相邻两个凸齿之间设有预设间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沿所述信号盘本体周向设置两个的第一齿,所述第一齿的齿宽与所述凸齿的齿宽相同,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齿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为所述预设间隔的N倍,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沿所述信号盘本体周向设置的两个第二齿,所述第二齿的齿宽与所述凸齿的齿宽相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为所述预设间隔的Q倍并大于所述第一间隔,其中Q为大于2的整数。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齿形结构包括沿所述信号盘本体周向设置的第三齿、第四齿及设置在所述第三齿和所述第四齿之间的增齿,所述第三齿、所述第四齿、所述增齿及所述凸齿的齿宽均相同,所述增齿与所述第三齿之间设有第三间隔,所述增齿与所述第四齿之间设有第四间隔,所述第三间隔为所述预设间隔的M倍,所述第四间隔为所述预设间隔的P倍,其中M、P为大于2的整数。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相位控制方法,转动上述的凸轮轴信号盘,在识别到第一齿形结构、第二齿形结构或第三齿形结构时,判断发动机的相位。
作为优选,根据齿形序列识别所述第一齿形结构、第二齿形结构或第三齿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03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编码感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实时光纤扰动传感的定量测量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