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力矩分流减速机及其使用方法、检测和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0813.5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9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郑雷;董香龙;曾勇;宦海祥;韦文东;郑力志;林煦航;孙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H1/22 | 分类号: | F16H1/22;F16H57/04;G01B11/00;G01K17/00;G01P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240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轴 直齿轮 分流轴 减速机 输入轴 减速器 分流 检测和控制 转动力矩 啮合 减速器壳体 减速器壳 疲劳磨损 使用寿命 轴承安装 轴承固定 键连接 体内部 齿轮 两边 | ||
本发明属于减速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力矩分流减速机及其使用方法、检测和控制系统;设置有减速器壳体,减速器壳体内部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上通过键连接有输入轴直齿轮,在输出轴的一端通过键固定有输出轴第三直齿轮,输出轴第三直齿轮与输入轴直齿轮相互啮合。在输出轴的另一端通过键固定有输出轴第一直齿轮和输出轴第二直齿轮,在输出轴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固定有第一分流轴和第二分流轴。该力矩分流减速机通过在输出轴两边加设两个分流轴,有效的将输出轴所受到的转动力矩分流至两个分流轴上的直齿轮,降低了输出轴可能受到的最大转动力矩,减少减速器内部可能受到的疲劳磨损和破坏,增加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速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力矩分流减速机及其使用方法、检测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
目前,随着负载的增加,减速器内部的力矩也随之加大,由于力矩的加大,齿轮和主轴很容易造成疲劳磨损甚至是断裂,降低了减速器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减速机控制系统,在对减速机控制的过程中,不能保证设备稳定的运行;现有的减速机中齿轮传动轴发生偏移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校正,长时间运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现有的减速机中齿轮传动轴长时间运行,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容易使齿轮传动轴表面产生疲劳,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现有的减速机可承受负荷有限,随着负载的增加,减速器内部的零件容易造成疲劳磨损或者断裂,使用寿命低。
(2)现有的减速机控制系统,在对减速机控制的过程中,不能保证设备稳定的运行。
(3)现有的减速机中齿轮传动轴发生偏移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校正,长时间运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4)现有的减速机中齿轮传动轴长时间运行,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容易使齿轮传动轴表面产生疲劳,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力矩分流减速机及其使用方法、检测和控制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力矩分流减速机设置有:
减速器壳体;
减速器壳体内部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安装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上通过键连接有一个输入轴直齿轮,在输出轴右端通过键固定有一个输出轴第三直齿轮,输出轴第三直齿轮与输入轴直齿轮相互啮合;
在输出轴的另一端通过键分别固定安装有输出轴第一直齿轮和输出轴第二直齿轮,在输出轴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安装有第一分流轴和第二分流轴,其上分别通过键固定安装有第一分流轴第一直齿轮、第一分流轴第二直齿轮和第二分流轴第一直齿轮、第二分流轴第二直齿轮,这四个齿轮分别与输出轴第一直齿轮和输出轴第二直齿轮啮合转动。
进一步,所述输出轴在输出轴第二直齿轮和输出轴第三直齿轮之间通过轴承与减速器壳体联接,轴承外侧卡接在减速器壳体内。
进一步,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与外侧的齿轮均通过花键联接。
进一步,所述减速器壳体上端焊接有油嘴,所述油嘴与减速器壳体内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减速器壳体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减速器壳体之间均焊接有相对齐的螺纹固定柱,所述盖板与减速器壳体连接处夹设有密封条。
进一步,所述减速器壳体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拱形板,所述拱形板表面开设有多个固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08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