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汽车制动系统的双制动阀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1797.1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5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登;赵建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5/02 | 分类号: | B60T15/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吴志龙;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阀 芯杆 随动活塞 动活塞 阀随 汽车制动系统 气流端口 制动通路 进气孔 制动阀 阀体 壳体 挺杆 体内 制动踏板臂 阀体上端 气动活塞 随动机构 制动系统 贮气筒 可用 下行 制动 驱动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汽车制动系统的双制动阀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阀体及设置于阀体上端的制动踏板臂,所述阀体包括壳体及壳体内中部的芯杆,芯杆上部固定连接有挺杆,壳体的连接独立的贮气筒的进气孔A及进气孔B及控制气流端口R及控制气流端口T,挺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上阀随动活塞,上阀随动活塞下方芯杆,芯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阀随动活塞,上阀随动活塞及下阀随动活塞控制不同的制动通路,壳体内具有能推动下阀随动活塞下行的下阀气动活塞由第一套制动通路驱动,本发明利用不同的随动机构机制,采用独立的两个互独立的制动系统,则当一套管路损坏时,保证可用另一套管路进行制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汽车制动系统的双制动阀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一般气压制动阀采用制动阀结构通过阀杆的驱动实现制动气室的工作,通过阀体内芯杆的运动带动两组活塞同步启闭阀门实现两组储气罐的压缩空气同步输出进行制动,而仅设计一套制动系统时,一旦出现故障则必然发生惨烈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气压制动阀采用机械控制仅设计一套制动系统,安全系数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基于汽车制动系统的双制动阀,包括阀体及设置于阀体上端的制动踏板臂,所述阀体包括壳体及壳体内中部的芯杆,所述芯杆上部固定连接有挺杆,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进气孔A及进气孔B,所述进气孔A及进气孔B分别经管路连接独立的贮气筒,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具有能与控制汽车前后两个制动气室均连接的控制气流端口R及控制气流端口T,所述控制气流端口R及控制气流端口T与汽车前后两个制动气室的连接管路独立设置;
所述挺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壳体内上部的上阀随动活塞,所述壳体内上阀随动活塞下方具有仅能沿轴向移动的芯杆,所述芯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阀随动活塞,所述挺杆位于芯杆上部且留有间隙;
所述壳体内具有由隔板分隔形成不同汽车制动空气传输通路的第一套制动通路及第二套制动通路;
所述第一套制动通路位于壳体内上阀随动活塞与下阀活动塞之间,所述壳体内具有与上阀随动活塞配合实现控制第一套制动通路启闭的上阀进气口;
所述第二套制动通路位于壳体内下阀活动塞与壳体底部之间;所述壳体内具有与下阀随动活塞配合实现控制第二套制动通路启闭的下阀进气口;
所述壳体内具有能与下阀随动活塞固定连接的下阀气动活塞;
所述下阀气动活塞位于第一套制动通路内并由第一套制动通路内气压驱动带动下阀随动活塞上下移动进而触发下阀进气口启闭实现控制第二套制动通路的启闭。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踏板臂一端铰链连接于壳体顶部另一端与挺杆固定铰接,制动时制动踏板臂绕与壳体的铰接处转动并下行压迫挺杆带动芯杆下行。
进一步的,,所述挺杆下部固定连接有中心螺栓,所述上阀随动活塞固定于中心螺栓,中心螺栓的下部与芯杆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芯杆为三菱形芯杆。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具有固定于中心螺栓上的橡胶塞。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位于上阀随动活塞下方、芯杆外周及上下阀随动活塞的下部套有复位弹簧,所述壳体内具有支撑复位弹簧的支撑件。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基于汽车制动系统的双制动阀控制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制动系统的双制动阀,包括以下步骤:
(1)制动时,挺杆下行带动上阀随动活塞下行,上阀随动活塞打开上阀进气口,第一套制动通路,进来的压缩空气被导入至第一套驱动管路中去;与此同时,在下阀气动活塞受到第一套制动通路的压缩空气压力,下阀气动活塞移动,并推动下阀随动活塞下行,使下阀进气口开启,第二套制动通路,从而把第二贮气筒中的压缩空气输入到第二套管路中实现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17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