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冷却液泄漏可靠性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7908.X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4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月;王芳;刘磊;何兴;王金伟;魏墨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31/389;G01K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杨娥 |
地址: | 300399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系统 冷却液 泄漏 可靠性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冷却液泄漏可靠性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动力电池液冷系统改造;测试平台搭建:将动力电池系统固定到翻转试验机的台面上,将动力电池系统低压线束与CAN通讯信息采集系统连接,在控制台上调试动力电池系统的CAN通讯信息采集系统,并实时监控动力电池系统的单体电芯温度和单体电芯电压;测试后检查:测试动力电池系统的绝缘电阻值,检查动力电池系统的通讯状态,拆箱检查动力电池系统的关键部件。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冷却液泄漏可靠性测试方法,能够真实模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发生冷却液泄漏的应用场景,为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的安全性测试与评价提供支撑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测试与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冷却液泄漏可靠性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最核心的部件,直接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寿命和安全性等关键技术参数。随着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不断攀升,动力电池系统在充放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也会随之增多,热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调控动力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保证动力电池系统正常循环工作。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按照传热介质可以分为空气冷却、液体冷却和相变材料冷却。其中,液冷系统散热效果较好,并且能在全工况条件下正常使用,对未来高性能动力电池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冷却液泄漏的情况,冷却液泄漏后电池电芯可能会发生短路,电池系统内部也会产生可燃气体,最终导致电动汽车发生火灾或者爆炸。但是,目前并没有针对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发生冷却液泄漏后的测试与评价方法,同时也没有一个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冷却液泄漏测试平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冷却液泄漏可靠性测试方法,以模拟动力电池系统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或者受到挤压与碰撞条件下液冷系统发生冷却液泄漏的应用场景,实现对动力电池系统发生冷却液泄漏后的安全测试与评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系统冷却液泄漏可靠性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动力电池液冷系统改造;
2)动力电池系统预处理:调整动力电池系统荷电状态,范围为0%-100%,测试前动力电池系统绝缘电阻值≥2MΩ,测试前动力电池系统的单体最高电压和单体最低电压范围为0-4.3V,测试前单体最高温度和单体最低温度范围为0-60℃;
3)测试平台搭建:将动力电池系统固定到翻转试验机的台面上,将动力电池系统低压线束与CAN通讯信息采集系统连接,将动力电池系统上电,在控制台上调试动力电池系统的CAN通讯信息采集系统,并实时监控动力电池系统的单体电芯温度和单体电芯电压;
4)调节恒流泵的流速,从液冷板进口处向动力电池系统内注入的冷却液,液量范围为0-10L;
5)前倾测试:通过翻转试验机调整动力电池系统的前倾角度,范围为0 °-90°,前倾测试时间为0-24h,测试过程中通过CAN通讯信息采集系统实时监控动力电池系统的电芯温度和电压变化;
6)后倾测试:通过翻转试验机调整动力电池系统的后倾角度范围为0° -90°,后倾测试时间为0-24h,测试过程中通过CAN通讯信息采集系统实时监控动力电池系统的电芯温度和电压变化;
7)绕X轴翻转测试:通过翻转试验机调整动力电池系统以6°/s的转速绕X轴旋转360°,然后电池系统以90°增量方式旋转,每隔90°保持0-24h,并实时监控电池系统的电压和温度变化;
8)绕Y轴翻转测试:通过翻转试验机调整动力电池系统以6°/s的转速绕Y轴旋转360°,然后电池系统以90°增量方式旋转,每隔90°保持0-24h,并实时监控电池系统的电压和温度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79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