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8辊组合式厚板坯大压下铸轧机气雾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8229.4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2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峰;杨雄英;康永林;朱国明;张富华;范康平;张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124 | 分类号: | B22D1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王普玉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水板 铸轧机 冷梁 喷水环 轴承座 气雾冷却装置 螺栓固定 厚板坯 上护板 下护板 压下辊 组合式 辊径 压下 下水 板坯连铸 气雾冷却 生产技术 有效解决 冷却 变形 | ||
1.一种2+8辊组合式厚板坯大压下铸轧机气雾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水冷梁(1)、上护板(2)、上封水板(3)、喷水环(4)、下护板(5)、下水冷梁(6)和下封水板(7);上护板(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水冷梁(1)上,另一端与铸轧机的轴承座相连接;上封水板(3)和喷水环(4)分别位于铸轧机两侧辊径处的轴承座上;喷水环(4)与铸轧机大压下辊之间有上封水板(3)和下封水板(7),保证喷水环(4)喷出的水冷却之后经上辊径后流到下辊径上,而不会流到铸坯上;下护板(5)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水冷梁(6)上,另一端与铸轧机的轴承座相连接;下封水板(7)安装在铸轧机两侧辊径处的轴承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水冷梁(1)、上护板(2)、下护板(5)和下水冷梁(6)均在长度和宽度方向窜动,降低部件在受热膨胀后的应力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水冷梁(1)由上支座(11)、第一铰制螺栓(12)、上梁(13)、气雾喷嘴(14)和快换接头(15)组成;上水冷梁(1)的移动端通过上支座(11)和第一铰制螺栓(12)与铸轧机的传动侧轴承座相连接,固定端用螺栓固定在铸轧机的传动侧轴承座上;上梁(13)的固定端固定在铸轧机的操作侧轴承座上,移动端通过上支座(11)和第一铰制螺栓(12)与铸轧机的传动侧轴承座相连接;上梁(13)上有气雾喷嘴(14);上支座(11)有两个螺栓孔,其中一个为铰制孔,使上梁(13)在受热膨胀时能在第一铰制螺栓(12)的长度方向窜动;第一铰制螺栓(12)为铰制孔螺栓,铰制孔螺栓联接为过渡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护板(2)由上左护板(21)、上右护板(22)、刮板(23)、弹簧(24)、安装螺钉(25)和波纹管(26)组成;上左护板(21)和上右护板(22)与上辊之间形成半封闭空间,强化冷却效果;刮板(23)带有弹簧(24),弹簧(24)把刮板(23)压在大压下辊上,刮板(23)始终与铸轧机的大压下辊贴合紧密,保证封水效果,同时实现了不同辊径时不用更换刮板(23)的目的;刮板(23)适用于铸轧机的不同辊径,磨辊前后均能把水封在上护板(2)内部,而不会流到铸坯上;上左护板(21)和上右护板(22)与铸轧机的轴承座连接的孔为长孔,上左护板(21)和上右护板(22)通过安装螺钉(25)与铸轧机的轴承座相连接,上左护板(21)和上右护板(22)与铸轧机的轴承座之间留有间隙,为上左护板(21)和上右护板(22)在受热膨胀时窜动留有空间;波纹管(26)分别与上左护板(21)和上右护板(22)通过螺纹连接,波纹管(26)把气雾喷嘴(14)喷出后没有气化的水收集后浇到铸轧机下辊辊颈上,冷却下辊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环(4)为半圆形,把水均匀喷洒在铸轧机上辊辊径上,冷却辊径,方便单独拆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护板(5)由下左护板(51)、防尘板(52)、调节螺钉(53)、安装螺钉(25)和下右护板(54)组成;下左护板(51)和下右护板(54)通过安装螺钉(25)与铸轧机的轴承座相连接;下左护板(51)和下右护板(54)与铸轧机的轴承座之间留有间隙,供下左护板(51)和下右护板(54)在受热膨胀时窜动,下左护板(51)和下右护板(54)与铸轧机的轴承座连接的孔为长孔,下左护板(51)和下右护板(54)与下辊之间形成半封闭空间,强化冷却效果;调节螺钉(53)安装在下左护板(51)和下右护板(54)上的螺纹孔中,通过调节调节螺钉(53)的长度可调整防尘板(52)与下辊辊面之间的间隙,保证在不同辊径时均能隔离氧化铁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822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晶带材不间断抓带工艺
- 下一篇:一种拉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