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0654.7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8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丘永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结构 显示 面板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结构包括:背光光源;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位于所述背光光源上方。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入光结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对应的出光结构,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和与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对应的多个出光结构构成多个微透镜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入光结构通过第一模具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压滚成型,所述多个出光结构通过第二模具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压滚成型。本申请提供的背光结构具有适用于Mini‑LED的微透镜阵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极大的降低了液晶面板中背光光源的尺寸,可以让背光单元的尺寸小于100微米,将背光光源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使用mini-LED的液晶面板能够实现每个图元单独定址,单独驱动发光。
由于传统的微透镜结构尺寸过大,无法应用在Mini-LED背光结构中,而利用注塑成型方案实现的微透镜阵列通常面积较小。因此,急需一种适用于Mini-LED的微透镜结构,以进一步提高Mini-LED的光扩散效果,从而减小Mini-LED的数量以减小成本。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结构具有适用于Mini-LED的微透镜阵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结构,所述背光结构包括:
背光光源;
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位于所述背光光源上方;
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靠近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背光光源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多个入光结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对应的出光结构,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和与所述多个入光结构对应的多个出光结构构成多个微透镜结构;
其中,所述多个入光结构通过第一模具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压滚成型,所述多个出光结构通过第二模具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压滚成型。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背光光源包括多个设置在灯板上的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一一对应。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每一个所述入光结构包括第一突起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突起结构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灯板的表面贴合;
所述第一突起结构还包括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几何中心处,与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相对应,所述第一凹陷部的表面构成所述微透镜结构的入光面。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凹陷部为半球形结构,与所述入光结构对应的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半球形结构的球心处。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每一个所述出光结构包括第二突起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突起结构具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二突起结构的几何中心处,所述第二突起结构的几何中心和所述第一突起结构的几何中心重合;
所述第二突起结构还包括第二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环绕所述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环形部的表面为连接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边界和所述支撑板的表面的平滑曲面。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形成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突起结构和所述第二突起结构的材料为透光材料,所述透光材料具有热塑性。
根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表面为反光材料构成的镜面结构,构成所述微透镜结构的反射面;所述第二环形部的表面构成所述微透镜结构的出光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0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