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0742.7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7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兴忠;杨辉;曾建新;涂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82;B01D53/86;B01J23/22;A61L9/22;B01D46/00;B01D46/24;B01D53/44;B01D53/58;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圈组件 外圈组件 除醛 多孔吸附 光催化 叠设 光源 初级过滤层 多孔过滤层 固定相连 环形空间 活性炭布 活性炭层 脱除甲醛 中级过滤 过滤层 内表面 轴心线 竹炭层 重合 围合 载银 | ||
1.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心线相重合的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所述内圈组件套装在外圈组件内;
在外圈组件的内表面和内圈组件的外表面所围合形成的环形空间内设置光源(6);所述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均与光源(6)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组件由从外至内依次叠设相连的初级过滤层圈(1)、HEPA过滤层圈(2)、活性炭层圈(3)、载银竹炭层圈(4)、中级过滤层圈(5)组成;
所述内圈组件由从外至内依次叠设相连的负载多孔过滤层圈(7)、活性炭布过滤层圈(8)组成;
在中级过滤层圈(5)的内表面和负载多孔过滤层圈(7)的外表面所围合形成的环形空间内设置光源(6);
所述中级过滤层圈(5)、负载多孔过滤层圈(7)均与光源(6)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多孔过滤层圈(7)采用阶层多孔块体材料负载可见光催化材料,所述可见光催化材料为二氧化钛及掺杂二氧化钛、钨酸铋、钒酸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其特征在于:
阶层多孔块体材料负载可见光催化材料为:将15~25g可见光催化材料加入至100g去离子水中,再加入(7±1)mL的0.01M的盐酸溶液混合后制备成浸渍液;
将所述浸渍液与100g阶层多孔块体材料进行混合,浸渍处理80~120分钟,然后超声处理(5±1)分钟,取固态物干燥,得到阶层多孔块体材料负载可见光催化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级过滤层圈(1)选用过滤精度在5~10微米的材料,所述HEPA过滤层圈(2)选用能过滤0.3μm微米级的微小颗粒的材料,所述活性炭层圈(3)选用活性炭,所述载银竹炭层圈(4)选用负载纳米银或银离子的活化竹炭;所述中级过滤层圈(5)选用过滤棉,所述活性炭布过滤层圈(8)选用活性炭布。
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6)为紫外光、氙气灯、LED灯、荧光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074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