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0742.7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7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兴忠;杨辉;曾建新;涂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82;B01D53/86;B01J23/22;A61L9/22;B01D46/00;B01D46/24;B01D53/44;B01D53/58;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圈组件 外圈组件 除醛 多孔吸附 光催化 叠设 光源 初级过滤层 多孔过滤层 固定相连 环形空间 活性炭布 活性炭层 脱除甲醛 中级过滤 过滤层 内表面 轴心线 竹炭层 重合 围合 载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包括轴心线相重合的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内圈组件套装在外圈组件内;在外圈组件的内表面和内圈组件的外表面所围合形成的环形空间内设置光源(6);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均与光源(6)固定相连。所述外圈组件由从外至内依次叠设相连的初级过滤层圈(1)、HEPA过滤层圈(2)、活性炭层圈(3)、载银竹炭层圈(4)、中级过滤层圈(5)组成;所述内圈组件由从外至内依次叠设相连的负载多孔过滤层圈(7)、活性炭布过滤层圈(8)组成。采用该除醛装置,能有效脱除甲醛等有害气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去除甲醛的除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甲醛是一种室内污染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已被列为第一类致癌物质。甲醛的去除已成为空气污染治理的第一要务。研究表明,人体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会出现头晕、乏力、免疫力降低等症状;吸入高浓度甲醛会引起人体视线模糊、声音嘶哑、胸闷、持续咳嗽甚至昏迷、死亡。甲醛的去除有很多方法,如利用绿色植物吸收甲醛,利用活性炭、分子筛等多孔吸附材料吸收甲醛,利用通风的方式也可以去除甲醛,但更多的是采用空气净化器过滤和新风系统交换的方式去除甲醛。然而,由于污染空气除了甲醛外,还有漂浮的颗粒、粉尘,其它有机污染物分子,病菌尤其是真菌孢子、病毒等,导致当前甲醛去除方法存在除醛效果不佳,过饱和吸附、二次污染、污染物相互干扰等问题。
室内除醛的方法众多,除了通风换气和植物净化法外,催化氧化法和吸附法得到广泛研究。催化氧化法主要有贵金属催化氧化和二氧化锰催化氧化两种。如CN201510659000.7介绍了以硅藻土粉体颗粒为载体负载着超细TiO2纳米带的复合结构材料具有很好的除醛效果。CN107866216A、CN108940265A等介绍了MnO2及其复合催化材料用于室温催化氧化甲醛。吸附法是利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活性炭纤维、气凝胶等,其中又以活性炭用途更为广泛。但应该看到,贵金属催化氧化法成本高,不合适推广应用,活性炭表面与甲醛结合性差,吸附容量低,易饱和或产生二次污染,制约着活性炭在除醛技术及装置中的应用。分析认为,单一技术是无法彻底脱除甲醛,而采用多种技术复合,光催化和吸附组合、光催化和等离子组合、催化氧化和等离子体组合,进行梯次或分次脱除是可能实现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完全脱除。
近年来,已有较多的除醛装置的报道。如CN 108619854 A、CN207478245U、CN108554167A、2013107138592、2016207387325、CN207654928U、CN207324509U、CN107519738A、CN107313366A、CN108246007A等诸多专利公开许多种高效除甲醛装置,原理有多孔吸附除醛,生物除醛,也有光催化氧化除醛,主要是改变HEPA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光触媒灭菌、除臭层等结构方式,从而实现高效除醛。但这些除醛装置结构过于复杂,并存在风阻大、除醛过程受其他污染物影响等问题,制约着除醛过程及空气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其能有效脱除甲醛等有害气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包括轴心线相重合的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所述内圈组件套装在外圈组件内;
在外圈组件的内表面和内圈组件的外表面所围合形成的环形空间内设置光源;所述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均与光源固定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的改进:
所述外圈组件由从外至内依次叠设相连的初级过滤层圈、HEPA过滤层圈、活性炭层圈、载银竹炭层圈、中级过滤层圈组成;
所述内圈组件由从外至内依次叠设相连的负载多孔过滤层圈、活性炭布过滤层圈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07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