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1119.3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3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元;胡广地;何川;郭峰;李雨生;张武林;赛景辉;宋廷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5/02 | 分类号: | B60G15/02;B60G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混合式 二级 悬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其包括设置于车架和车桥之间的被动悬架,被动悬架的下端与车桥连接,被动悬架的上端与车架连接;车架上设置有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的上端与悬架板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主动悬架能耗较高且结构复杂的问题,结构可靠、可调节性强、乘坐舒适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悬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量一辆汽车的品质,不仅要看其动力性,乘驾舒适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车辆悬架是汽车上重要总成系统之一,它把车架和车桥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对汽车的乘驾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桥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并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
现代悬架系统多为主动悬架,通过消耗电能对悬架的刚度等进行实时主动调节。但其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且造价昂贵,主动改变悬架刚度耗能高。一般乘用车车架较重,加上乘员和行李重量会再增加。如果这么重的车架都采用主动悬架支撑来改善车辆驾乘的舒适度,则主动悬架工作过程中需要消耗过多的电能用来实现主动悬架的控制,这对乘用车经济性难以承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主动悬架能耗较高且结构复杂的问题的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其包括设置于车架和车桥之间的被动悬架,被动悬架的下端与车桥连接,被动悬架的上端与车架连接;车架上设置有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的上端与悬架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被动悬架包括与每个车轮相邻位置处的车桥连接的被动弹性元件和被动减振器,被动弹性元件和被动减振器间相互并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主动悬架包括邻近被动弹性元件位置处的主动弹性元件和主动减振器,主动弹性元件和主动减振器间相互并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车架呈内凹形,车架包括与被动悬架连接的承接板,承接板与车架中部的内底板连接,所述主动悬架设置于内底板上,承接板的高度高于内底板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悬架板呈内凹形,悬架板包括与主动悬架连接的内连接板,内连接板与悬架板中部的悬架底板连接,内连接板的高度高于悬架底板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被动悬架包括与被动弹性元件并联的导向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主动弹性元件和被动弹性元件均为螺旋弹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主动悬架呈倾斜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车架相连的主动弹性元件的上端间的距离小于与悬架板相连的主动弹性元件的下端间的距离。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将车内结构如座椅固定安装在悬架板上,并在车架和悬架板之间安装二级子悬架,即主动悬架,可以使安装在车桥上的一级子悬架,即被动悬架,吸收较大部分的冲击和振动能量,而二级子悬架因为只支撑乘员和座椅的重量,重量较轻,调整时耗能更低。且二级悬架系统各部件结构简单,通过各部件的组合,即能实现更好的减振和调节刚度的效果,提高乘坐舒适性。
通过消耗较少的能量就可以达到应对冲击和振动的要求,达到需要的舒适性。当车辆在一定坡度路面或转向行驶时,发生仰俯或侧倾,可以通过两侧主动悬架的作用来保持乘员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改善乘驾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11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