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增压器的发动机的窜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2487.X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2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西田良太郎;后藤刚;山谷光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33/36 | 分类号: | F02B3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发动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增压器的发动机的窜气装置,具备将窜气经由PCV阀向进气通路导入的窜气通路。增压器具有增压转子,该增压转子与轴支承于轴承部的旋转轴一体地设置。通往轴承部的空间部与连通路连接。连通路将窜气导向空间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涉及一种带增压器的发动机的窜气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04-20321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带增压器的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在所述公报中记载有将窜气导入部与增压器旁通通路的分支部连接的结构。
一般而言,增压器在增压器主体的内部包括一对增压转子。这些增压转子经由以轴承构成的多个轴承部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发明内容
有时向增压器的上游的进气通路导入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气体,对此,在所述的公报中未记载。在EGR气体中混入有煤等的粉尘和/或冷凝水。因此,粉尘等可能会对增压器的轴承部和与该轴承部相邻配置的密封件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确保各轴承部及各密封件的润滑性、以及它们的密封性就变得重要。
本发明的技术为,提高增压器的轴承部及密封件的润滑性,且抑制粉尘等向增压器的轴承部进入。
本发明的技术涉及在进气通路中的节气门的下游部分包括增压器的带增压器的发动机的窜气装置。
所述窜气装置包括PCV(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阀和窜气通路,所述窜气通路与位于所述节气门和所述增压器之间的所述进气通路的部分以及发动机主体连接,所述窜气通路将从所述发动机主体排出的窜气经由所述PCV阀向所述进气通路导入。需要说明的是,PCV阀是可改变窜气的流量的公知的阀。
所述增压器具有:增压器主体,在所述增压器主体的内部形成有转子室;旋转轴,其被与所述转子室连通的至少一个轴承部轴支承,并且通过驱动源的动力而旋转;以及增压转子,其与所述旋转轴一体地设置,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转子室的内部。所述增压器主体具有通往所述轴承部的空间部。而且,所述空间部与连通路连接,所述连通路将从所述发动机主体排出的窜气导向所述空间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动机的结构图。
图2是进气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从图2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到进气单元的前视图。
图4是从图2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观察到进气单元的后视图。
图5中,中央是增压器的纵向剖视图,左侧是沿Va-Va线剖开的剖视图,右侧是沿Vc-Vc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增压器与窜气还原系统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中,上侧是窜气通路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下侧是窜气通路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8A是示出增压时的进气的流动情况的概要图。
图8B是示出非增压时的进气的流动情况的概要图。
图9是应用例的发动机的结构图。
图10是应用例中的进气单元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应用例中的增压器与窜气还原系统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公开的窜气装置包括PCV阀和窜气通路,该窜气通路与位于所述节气门和所述增压器之间的所述进气通路的部分以及发动机主体连接,该窜气通路将从所述发动机主体排出的窜气经由所述PCV阀向所述进气通路导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24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组件及机动车
- 下一篇:发动机进气结构、发动机进气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