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烷烃分离及苄醇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3940.9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0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胜;胡松;李木金;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305/06 | 分类号: | C07D305/06;C07D303/04;C07D301/32;C07C33/20;C07C29/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烷烃 分离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烷烃分离和苄醇纯化方法,包括:提供含有环氧烷烃、苄醇、有机酸、丙二醇或丁二醇、环氧烷烃聚合物、以及相应于所述有机氢过氧化物的烃的第一物流;所述第一物流依次进入粗环氧烷烃分离塔和环氧烷烃回收塔,脱除环氧烷烃中的有机酸和苄醇,可用于环氧烷烃分离的工业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烷烃分离及苄醇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丙烷(PO)是除聚丙烯和丙烯腈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合成原料。在全球范围内,环氧丙烷最大工业用途是制备聚醚多元醇,还用于丙二醇、第四代洗涤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农药乳化剂及润湿剂等。环氧丙烷的衍生物广泛用于汽车、建筑、食品、烟草、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已生产的下游产品近百种,是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环氧丙烷(PO)作为一种重要的石化基础原料,于1931年由美国联碳公司首先采用氯醇法传统工艺制成,随后美国DOW公司和德国BASF公司也相继于1942年和1948年以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目前,PO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四种:氯醇法、共氧化法(联产苯乙烯的共氧化法,简称PO/SM法和联产叔丁醇的共氧化法,简称PO/TBA法)和双氧水直接氧化法(HPPO法)和异丙苯氧化法(CHP法)。目前,PO生产的四种工艺在全球生产能力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3.2%、48.2%、4.9%和3.7%。在共氧化法中,PO/SM共氧化法为32.7%,PO/TBA的共氧化法为15.5%。目前,PO生产技术开发的发展动向主要集中在绿色环保新工艺研发以及传统PO生产技术的改进等方面。
由于受到技术原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PO装置基本大多采取氯醇法生产,只有中海油-Shell和镇海炼化-Lyondell采用PO/SM共氧化法生产,中石化长岭石化采用中石化(石科院)自主知识产权的HPPO技术生产。过氧化氢异丙苯法(CHP法)以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为氧化剂,CHP使丙烯环氧化得到环氧丙烷和α,α-二甲基苄醇,α,α-二甲基苄醇氢解生成异丙苯,异丙苯氧化后生成CHP循环使用。在丙烯环氧化反应过程中,丙烯被氧化成甲醛、乙醛,甲醛、乙醛被进一步被氧化成甲酸、乙酸。
环氧丙烷异构化为丙醛,丙醛被进一步氧化成丙酸。
如果反应产物中的甲酸、乙酸、丙酸不加以分离,进入环氧丙烷产品,将影响环氧丙烷产品质量,如果进入苄醇中,将导致苄醇氢解催化剂性能下降甚至丧失。20℃条件下,环氧丙烷在水中的溶解度达到40%,水在环氧丙烷的溶解度达到12.8%,同时环氧丙烷溶解于水之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丙二醇,降低环氧丙烷收率,有机酸和环氧丙烷一起碱洗水洗,环氧丙烷将损失巨大;如果将有机酸和苄醇一起碱洗水洗,苄醇将导致碱洗水洗过程严重乳化,液液分相困难,苄醇损失大。
1,2-环氧丁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原料,可以用于制备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受1,2-环氧丁烷生产技术限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聚醚主要以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为单体原料合成,以1,2-环氧丁烷为单体合成的聚醚由于其自身特性,其用途不断拓宽。1,2-环氧丁烷还可用于生产1,2-丁二醇,用于制造增塑剂;生产丁醇胺,用于涂料工业;1,2-环氧丁烷与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可用于生产乳化剂、破乳剂等表面活性剂;1,2-环氧丁烷还可以作为生产杀菌剂、防腐剂的原料,在医药领域也有广泛用途。
工业上,1,2-环氧丁烷主要来源于环氧丙烷生产的副产品回收。在用裂解尾气经次氯酸化生产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过程中,可得环氧丙烷塔釜残液,其中1,2-环氧丁烷的含量高达74.6%,还有少量的环氧丙烷、环氧乙烷、水和高沸物。通过蒸馏、冷凝、去除水后,可得含量约为87%的1,2-环氧丁烷成品。但该方法流程较长,产品纯度不高,产量相对较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39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包投入塔
- 下一篇:一种抽屉拉扣式蓄电池的返修极群剔除活性物脱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