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3963.X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8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小永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C27/14;B64C1/06;B64C25/02;B64D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600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支架 起落架 衔接头 马达 飞行控制系统 无人飞行器 三角结构 教学用 桨翼 支撑 内置控制器 智能 活动安装 机架底面 加速度计 人本发明 半球体 气压计 陀螺仪 重合度 等距 底端 刮痕 机器人 配合 | ||
1.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其结构包括马达(1)、桨翼(2)、机架(3)、起落架(4),所述机架(3)上的四个角落上皆安装有马达(1),所述马达(1)正上方安装有桨翼(2),所述机架(3)底面活动安装有起落架(4),所述机架(3)内部设有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内置控制器、陀螺仪、加速度计、气压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落架(4)由衔接头(a)、3支弧形支架(b)、支撑底球(c)组成,所述衔接头(a)底端外表面均匀等距设有3支弧形支架(b),所述弧形支架(b)和衔接头(a)采用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弧形支架(b)末端设有支撑底球(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架(b)设有转接轴承(5)、第一弧形支架(6)、活动卡槽(7)、第二弧形支架(8),所述第二弧形支架(8)其中一端开有活动卡槽(7),所述第二弧形支架(8)另一端则与支撑底球(c)固定,所述第一弧形支架(6)一端和活动卡槽(7)采用活动卡合,所述第一弧形支架(6)另一端通过转接轴承(5)和衔接头(a)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轴承(5)由主体(51)、嵌合条(52)、空心口(53)组成,所述主体(51)为空心圆柱体并且其内部的空间为空心口(53),所述主体(51)的两个圆形端面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嵌合条(5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头(a)由衔接口(a1)、安装口(a2)、环形主体(a3)、轴承接口(a4)、锲口(a5)组成,所述环形主体(a3)正中间开有一个安装口(a2),所述环形主体(a3)顶端面上开有一个环形的衔接口(a1),与衔接口(a1)相对的环形主体(a3)底部开有一个轴承接口(a4),所述轴承接口(a4)内壁上设有与转接轴承(5)相对应的锲口(a5),所述锲口(a5)和转接轴承(5)的嵌合条(52)活动配合,所述环形主体(a3)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云台相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球(c)由衔接安装口(c1)、扁柱体(c2)、半球体(c3)组成,所述半球体(c3)和半球体(c3)为模具一体化结构,即二者的无缝连接,半球体(c3)外表面与衔接处表面光滑,所述扁柱体(c2)顶端面正中间开有一个衔接安装口(c1),所述衔接安装口(c1)和第二弧形支架(8)卡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小永,未经王小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396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子风固态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组合翼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