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流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辊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8769.0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7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倪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盛邦制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02 | 分类号: | H05B6/02;H05B6/36;H05B6/44;H05B6/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2260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电 加热 装置 电磁 | ||
1.一种电磁加热辊,包括稳流电磁加热装置,以及套装在稳流电磁加热装置外部的双层辊筒,所述稳流电磁加热装置包括金属内管,套装在金属内管外的三个矽钢片筒,所述金属内管两端设置有内管支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矽钢片筒外部并行绕装有一组感应线圈,所述金属内管与每个矽钢片筒之间设有金属支撑环,使金属内管与矽钢片筒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金属内管两端为封头结构,中轴线位置连接内管支撑轴,且内管支撑轴内设有与金属内管贯通的内孔,三组感应线圈并行设置,每组感应线圈由电源线缠绕而成,且两端的缠绕密度为中间的两倍,每组感应线圈的电源接线头穿过矽钢片筒后穿入金属内管,并从内管支撑轴的内孔穿出,每组感应线圈对应的矽钢片筒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过线孔,对应金属内管上开设有第二过线孔,感应线圈的两个电源接线头穿过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并从内管支撑轴的内孔中穿出,所述三组感应线圈为三相接电,六根电源接线头呈星型接法或三角形接法;
所述双层辊筒包括内筒,缠绕在内筒外表面的螺旋式导热翅片以及外筒,所述内筒、导热翅片及外筒均采用磁性金属,从而确保在电磁涡流中迅速加热,所述导热翅片呈螺旋式缠绕在内筒外部,其缠绕密度是均匀分布的,或者在感应线圈拼接处密一点,其他地方稀一点;所述导热翅片的主要作用是将内筒产生的热量进行螺旋式的导热,从而确保向外扩散的热量是均匀的,所述导热翅片与外筒之间具有15~25mm空隙,使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传热腔体,导热翅片向外扩散的热量并不是立马传递给外筒,而是先扩散到导热腔体内,然后在逐步到外筒上,为了确保到外筒的温度均匀性好,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的腔体内填充有气相导热介质,其填充量为50~60%,在达到一定温度后,这些介质气化从而布满整个腔体,使得热量更为均匀,所述外筒的侧壁内设置多个导热腔,这些导热腔沿轴向设置,且呈圆周等间隔分布在外筒壁内,在导热腔内注入气相导热介质,进一步对传递到外筒的热量以及外筒自身产生的热量进行均匀化的调节,从而使得外筒的外表面温度均匀;
通过设置三组感应线圈实现三相电接法,不仅增加了接入电压大小,同时有效保障整个生产区域的电流稳定性,同时根据要求实现三角形或星型接法的选择,使稳流电磁加热装置的适配性更高;针对三组感应线圈拼接处的电磁涡流小的问题,将感应线圈的缠绕密度进行调节,使得两侧密度为中间的双倍,确保整个加热装置表面电磁涡流的均匀性,配合的辊筒采用双层结构,在中间增设螺旋式导热翅片,配合填充的气相导热介质,均匀调节内筒产生的热量,而外筒内部设置的导热腔配合填充的导热介质也进一步确保整个辊筒的导热均匀性,使得电磁加热时整个辊体表面温度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盛邦制辊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盛邦制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87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