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9016.1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学;吴淑康;李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6B5/02 | 分类号: | E06B5/02;E05F1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开启装置 逃生 手动开启装置 开启装置 确保安全 下放装置 逃生门 地下室 行车道 可用性 安全储备 车辆荷载 开启过程 人工手动 逃生楼梯 逃生装置 止动装置 转动底座 门结构 起动力 下底座 顶升 省力 止动 转轴 人行道 预留 变形 外围 人群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由门结构、下底座、手动开启装置、止动装置、下放装置、转轴和转动底座组成,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逃生效率高。本发明可设置在建筑外围的人行道及行车道处,该装置不仅要承受上部人群车辆荷载还需实现其自身的安全顶升,故要求其自身设计能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自动开启装置的可用性难以确保;与现有逃生装置相比,人工手动开启,装置简单可靠,起动力不超过50kg,开启过程省力方便;可实现随时止动,确保安全逃生;手动开启装置和下放装置置于逃生楼梯的一侧,给另一侧安装自动开启装置预留了空间,自动开启装置可作为另一种安全储备,确保安全逃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建筑安全逃生技术领域,尤其是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属于建筑安全技术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活中,除了地震,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紧急情况,例如火灾。面对紧急情况,消防逃生应对措施稍有差池,便有可能给人身财产带来巨大的伤害。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一些逃生装置的出现,比如智能门禁、消防逃生窗、消防逃生门的出现,让人们能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快速撤离。但现有的消防逃生装置或许仍存在一些技术及操作等相关问题,例如装置结构复杂、操作步骤繁琐、安装不便。所以对于安全逃生系统的设计和操作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发。
与此同时,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空间被不断开发利用,其显著特点为环境封闭,空间结构特殊复杂,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救援难度大。以往普通竖向逃生门疏散效率低,开启操作困难。于是所设计的平卧式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可有效提高逃生效率,帮助人群快速逃生。所述平卧式地下室逃生门可布置于建筑周围人行道或行车道处,闭合状态时不仅可以承受上部荷载而且不影响人群车辆通行,开启后地下空间人员可直接通往地面,快速撤离。该装置开启高度大,疏散空间充足,逃生效果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逃生效率高的逃生门装置系统。可设置在建筑外围的人行道及行车道处,该装置不仅要承受上部人群车辆荷载,还需实现其自身的安全顶升,故要求其自身设计能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自动开启装置的可用性难以确保,例如断电以及气动装置失效等状况的发生将难以实现开启门的顶升工作,人员逃生困难,因此,本发明装置优势更加凸显。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逃生门开启装置,由门结构1、下底座2、手动开启装置、止动装置、下放装置、转轴6和转动底座7组成,门结构1通过转轴6及转动底座7安装在下底座2上,转动底座7上设有斜向滑槽,转轴6能够沿斜向滑槽转动及上下滑动;下底座2搭接在逃生楼梯的顶部,门结构1为逃生楼梯的顶部紧急逃生开关。手动开启装置通过止动装置与门结构1内侧相接触,手动开启装置上还设有下放装置,下放装置为复位开关。
门结构1由纵梁8、横梁9和面板10组成。
所述手动开启装置由转动轴31、单向手柄32、销轴33、动齿轮34、齿条35和限位扣36组成。
所述止动装置由与动齿轮一体的棘轮41和止动千斤顶42组成。
所述下放装置由手动开启装置中的齿条35、限位扣36和止动手柄51组成。
门结构1支承在下底座2上方,纵梁8和横梁9分别沿纵向和横向布设,纵梁8和横梁9相互垂直布设并进行焊接,组成支撑主体,面板10安装在支撑主体的表面。
转动底座7置于门结构1内侧一端的角部,转动轴6贯穿门结构1并与转动底座7形成转动体。手动开启装置一方面通过销轴33与支撑主体连接且销轴33能够转动,另一方面,转动轴31置于下底座2的回字形方钢管内,单向手柄32和动齿轮34外套于转动轴31外侧并且能够随转动轴31转动,销轴33下部的齿条35与销轴33的外侧相焊接。动齿轮34的内部设有棘轮41,止动千斤顶42通过销钉锚固于动齿轮34内部并且能够沿转动轴31进行转动,限位扣36设置在齿条35的另一侧。在紧急情况发生后,在限位扣36的一侧安装止动手柄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9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台风装置及抗风杆的选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轨道交通防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