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敏感型湿拌砂浆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9561.0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0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林添兴;柯余良;方云辉;张小芳;钟丽娜;桂苗苗;郭元强;朱少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06;C08F230/08;C08F230/02;C08F218/12;C08F4/40;C04B24/24;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陈文香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敏感 型湿拌 砂浆 增塑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外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敏感型湿拌砂浆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基醚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20~30℃后,依次加入氧化剂的水溶液A;由丙烯酸、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2‑氨基‑3‑对羟苯基丙酸酯和3‑羟基苯基磷酰丙酸二氢月桂烯醇酯组成的混合溶液B;由还原剂和链转移剂组成的溶液C;混合反应后继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7~8,即得到所述湿拌砂浆增塑剂。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低敏感型湿拌砂浆增塑剂所合成的砂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低的稠度损失,较好的保水率,砂浆抗压强度和长期稳定性高等优点,具有显著的进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外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敏感型湿拌砂浆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加速,城市市政基础建设、住宅的数量必将大幅增多,而建筑能耗在整体能耗中已占据相当大的部分。建筑砂浆作为仅次于墙体材料和混凝土的大宗建筑材料,每年的用量达数亿吨之多。湿拌砂浆以质量稳定,节能环保,可集中清洁生产等优势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现场制备砂浆;湿拌砂浆以其节能环保、可持续性等特点,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就当前国内形势来看,湿拌砂浆这一绿色建材的推广势在必行。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湿拌砂浆的研究起步较晚,普及推广也较慢,因此对研究如何配制和易好、工作性能保持能力强、耐久性好的湿拌砂浆就显得很有必要,其中湿拌砂浆配套外加剂产品作为湿拌砂浆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能够赋予湿拌砂浆以出色的保水性和工作性,因此在全国大力推进湿拌砂浆使用的前提下,湿拌砂浆添加剂产品的开发工作意义重大。
现有的湿拌砂浆添加剂会用到增塑剂,然而现有的增塑剂在保水率、塑性保持能力和长期稳定性方面均有所不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敏感型湿拌砂浆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基醚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20-30℃后,依次加入氧化剂的水溶液A;由丙烯酸、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2-氨基-3-对羟苯基丙酸酯和3-羟基苯基磷酰丙酸二氢月桂烯醇酯组成的混合溶液B;由还原剂和链转移剂组成的溶液C;混合反应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7~8,即得到所述湿拌砂浆增塑剂。
其中,优选地,具体操作可以为:依次向反应釜内加入氧化剂的水溶液A、混合溶液B、溶液C的滴加时间控制在0.5~1h内,滴加完继续反应1h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调节至pH=7~8;较佳地,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2-氨基-3-对羟苯基丙酸酯的制备方法为:将2-氨基-3-对羟苯基丙酸单体和不饱和醇按照1:1~3的重量比混合,加入催化剂,在80~120℃下进行酯化反应,去除多余的不饱和醇,即制得2-氨基-3-对羟苯基丙酸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不饱和醇为丙烯醇、丁烯醇、异戊烯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十二水硫酸铁铵、一水合硫酸氢钠、八水硫酸铝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3-羟基苯基磷酰丙酸二氢月桂烯醇酯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3-羟基苯基磷酰丙酸和环己烷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二氢月桂烯醇,同时加入对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对苯二酚,搅拌均匀,然后将温度升至30~60℃,反应2~4h,经过滤、常压蒸馏后,得到3-羟基苯基磷酰丙酸二氢月桂烯醇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3-羟基苯基磷酰丙酸、二氢月桂烯醇的质量比为1:1~3,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为3-羟基苯基磷酰丙酸质量的0.5%~2%,对苯二酚用量为3-羟基苯基磷酰丙酸质量的0.5%~1%,常压蒸馏温度为70~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95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