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无人救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0266.7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4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杨;张罗缘;陈勇旗;贲澄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方小惠 |
地址: | 3152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无人 救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无人救生系统,包括救生船、智能救生圈和智能救生衣,救生船包括船体和设置在船体上的搜救终端,智能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结构和设置在救生圈主体结构上的智能航行装置,智能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主体结构和设置在救生衣主体结构上的求救装置,搜救终端和求救装置分别通过无线网络与智能航行装置进行通讯,搜救终端和求救装置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讯;优点是成本较低,可以用于能见度低的环境,易于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上无人救生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出口额连续12年位于世界第一。在渔业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海上事故也时有发生。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因为海滩事故而丧生的人数约有10万。为此,如果保障海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我国在2003年9月研制出了第一台海上救援机器人,自此极大地保障了海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是,该海上救援机器人在人工手动遥控的方式进行救援操作,因此十分受环境因素的限制,例如在夜晚和大雾等能见度低的环境下,该海上救援机器人根本无法实时救援操作。目前,直升机搜救方式也在海上救援领域得到了应用,虽然直升机搜救方式相对于海上救援机器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但是直升机搜救方式的载体为直升机,成本较高,难以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可以用于能见度低的环境,易于普及的海上无人救生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上无人救生系统,包括救生船、智能救生圈和智能救生衣,所述的救生船包括船体和设置在所述的船体上的搜救终端,所述的智能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结构和设置在所述的救生圈主体结构上的智能航行装置,所述的智能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主体结构和设置在所述的救生衣主体结构上的求救装置,所述的搜救终端和所述的求救装置分别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的智能航行装置进行通讯,所述的搜救终端和所述的求救装置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讯,当穿戴所述的救生衣主体结构的遇险人员开启所述的求救装置时,所述的求救装置对遇险人员进行定位获取遇险人员的位置信息,并生成包含遇险人员的当前位置信息的求救信号分别发送给所述的智能航行装置和所述的求救装置,所述的智能航行装置接收到求救信号后,按照求救信号中的位置信息,将所述的救生圈主体结构导航至遇险人员附近,并且,在导航过程中,所述的智能航行装置实时采集所述的救生圈主体结构当前电量及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所述的搜救终端,所述的搜救终端将接收到的遇险人员的位置信息、所述的救生圈主体结构当前电量及位置信息实时发送给与其连接的救援人员的手机。
所述的求救装置包括第一微控制器、第一定位单元和无线发送单元,所述的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的第一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和所述无线发送单元连接,所述的第一定位单元对遇险人员进行定位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的第一微控制器,所述的第一微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位置生成包含该位置信息的求救信号发送给所述的无线发送单元,所述的无线发送单元将求救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所述的智能航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未经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0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坞墩移位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救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