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烃分离回收液化气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3819.4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1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孟旗;余龙红;丁昱文;吴迪;刘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00 | 分类号: | C10G5/00;C10G5/06;C10L3/12;C10G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回收 液化气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轻烃分离回收液化气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中在轻烃分离之前将汽油和C4以及C4以下组分提前分开,使得后续流程中无需再采用汽油吸收液化气组分,节省了吸收剂循环的消耗,同时,本发明中对脱丁烷塔出口气体进行了脱硫,轻烃分离过程中物流不再含H2S,降低了轻烃分离回收系统的材质要求,确保了整个工艺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条件缓和,能量消耗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轻烃分离回收液化气的装置及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了催化裂化、催化裂解及延迟焦化等气体收率较高的工艺中的轻烃分离回收液化气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轻烃是指将石油化工工艺中得到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碳四等组分,轻烃分离工艺一直是石油化工工艺关注的重点。现有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气体收率较高的工艺常采用吸收稳定来回收液化气(C3/C4)组分,实现液化气组分与干气(H2/C1/C2)组分的分离,同时将汽油进行稳定,以保证汽油的蒸汽压合格。
吸收稳定工艺有主要是由四塔组成:吸收塔、再吸收塔、脱吸塔及稳定塔,其中液化气的回收率由吸收塔和再吸收塔来控制,液化气的规格由脱吸塔(控制碳二含量)和稳定塔(控制碳五含量)来保证。主要特点是在一定的压力(1.3MPaG~1.6MPaG)及常温下先将富气中大部分液化气组分及少量碳二等吸收下来,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将碳二等轻组分脱吸,经冷却后再返回吸收塔。这样,采用吸收、脱吸的方法在较缓和的操作条件下实现碳二和碳三的分离,避免采用精馏的方法(压力较高、温度较低,需要制冷)来分离碳二和碳三,降低了投资和能耗;付出的代价是脱吸塔顶气体中除有碳二外,还有一定的液化气等重组分,脱吸气重新返回吸收塔,造成液化气组分在吸收脱吸之间的循环,使吸收稳定系统的能耗增加。
现有吸收稳定工艺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吸收稳定系统采用稳定汽油作为吸收剂,来回收液化气组分,常温40℃吸收,不制冷,为了确保液化气回收率,汽油循环量大。
(2)汽油在汽油吸收塔、脱吸塔和稳定塔之间进行循环,乙烷脱吸塔和稳定塔底温位较高,塔底重沸器热负荷较大,能耗较高。
(3)稳定塔(脱丁烷塔)设在末端,汽油所走过流程长,能耗较高;
(4)脱硫设在干气和液化气产品线上,吸收稳定系统含有H2S,对材质要求高,且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条件缓和的轻烃分离回收液化气的装置及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实现碳三以及碳四组分的高效分离和回收,同时由于回收过程中不含H2S,降低轻烃回收系统的材质要求,更加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轻烃分离回收液化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气液分离:来自上游装置的油气经冷凝冷却后送至气液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罐底的液相送至脱丁烷塔,罐顶气相经压缩后送至脱丁烷塔;
(2)脱丁烷:来自步骤(1)的气相和液相进入脱丁烷塔,塔顶气相从塔顶馏出,再进行脱硫、碱洗处理后送至冷却器,塔底液相作为稳定汽油产品采出;
(3)冷却:经过脱硫、碱洗后的轻烃在冷却器内进行初步冷却,冷却得到的液相经增压后送至后冷器,冷却得到的气相经压缩、再冷却后送至后冷器;
(4)后冷却:来自步骤(3)的气相和液相在后冷器内进行初步混合及冷却后送至进料罐;
(5)进料:来自后冷器的混合物流在进料罐内进行混合及气液平衡后,罐顶气相送至液化气回收塔,罐底液相送至脱甲烷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38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