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用聚氨酯复合材料槽道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5300.X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9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之冰;侯献智;彭旭涛;张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06 | 分类号: | E21F17/06;E21D11/08;C08J5/04;C08L75/04;C08K7/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嘉定区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槽道 隧道内壁 聚氨酯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聚氨酯 槽道本体 金属槽道 复合材料 钢筋笼 隧道 金属固定螺栓 安装固定 长槽开口 电解反应 电缆支架 隧道电缆 隧道管片 中空结构 锈蚀 滑动 导电 开孔 支架 电缆 背离 腐蚀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用聚氨酯复合材料槽道及使用方法,安装于隧道内壁面上,包括中空结构的槽道本体,在所述槽道本体背离隧道内壁面一侧,沿槽道的长度方向在宽度的中间部位开有长槽开口,其中,所述槽道由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本发明使用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的槽道,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金属槽道,安装固定在隧道内壁面上,将支撑电缆的支架安全可靠地固定在设定的目标固定位置处。避免了在现有技术中,因为插入隧道管片内部的钢筋笼中的金属固定螺栓的导电等作用,导致所述钢筋笼发生电解反应引起的腐蚀作用而损坏,并方便现场开孔,降低了现有技术中,因为金属槽道锈蚀而引起电缆支架滑动等可能导致隧道电缆危险的事故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用槽道及使用方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隧道用聚氨酯复合材料槽道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交通建设中,尤其是山区铁路建设和城市地铁建设中,经常需要开挖隧道。在生产实践中,开挖隧道后,首先需要在挖开的隧道内壁面上铺设一层隧道管片,以加强隧道的支撑效果。
所述隧道管片一般是使用水泥砂浆混凝土浇筑一钢筋笼结构固化形成。而在隧道中,尤其是城市地铁隧道中,经常需要在隧道的内壁面上铺设电力电缆、通信信号电缆、泄露同轴电缆(漏缆)等各种线缆(泄露同轴电缆简称漏缆,电磁波在漏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通过槽孔感应到漏缆内部并传送到接收端)。
在施工中,一般都需要将线缆放置于一个或多个的电缆支架中,而所述电缆支架通常通过一组螺栓固定在多个沿隧道周向布置的中空槽道上,目前这些槽道通常是钢铁制品,包括S275JR(一种工程与结构用钢,欧洲标准EN10025(1994)),Q345B(一种低碳合金钢)等,固定布设于所述隧道管片上。
现有技术中的所述槽道一般是在其中间部位、开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槽开口,并使用 T型螺栓,由其膨胀的螺栓头位于所述槽道的中空道内部,以此配合方式实现装配,螺杆部位则从所述长槽开口处伸出所述槽道的外部,用于装配线缆槽支架。
因为所述槽道一般是沿隧道的圆周方向(周向)布置于所述隧道内壁面上,需要构成一个竖直面内的圆周形状,故其上用来固定所述支架的螺栓就很容易沿长槽向下滑落。
因此,为了保证所述螺栓固定的效果,防止引起所述电缆支架的滑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所述长槽开口的内壁面上,垂直于所述槽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齿纹,所述齿纹的国家标准为1.5毫米高,3毫米间距。并且,在固定于所述槽道的螺栓上,主要是螺栓头上,在面对所述长槽内壁面上的齿纹位置也相应地配合有齿纹。
使用时,将所述螺栓移动至预设的固定位置后,在所述槽道开口外使用螺母套合于所述螺栓上,通过拧紧所述螺母、拉起后所述螺栓头上的齿纹紧贴所述内壁面,所述螺栓头上的齿纹就咬合所述槽道开口内壁面上的齿纹,从而良好地固定所述螺栓以及其上固定的支架。
现有技术中所述钢铁制成的槽道在固定到隧道内壁面上的时候,由于需要采用同是钢铁制成的固定螺栓来固定到所述隧道管片内部的钢筋笼上,此时,因为所述槽道是由金属制成,主要是钢铁制成,与隧道管片内的钢筋笼接触的固定螺栓就会起到导体的作用,考虑到隧道内的湿度较高,长期处于隧道内的高湿环境中,由钢铁制成的所述槽道在杂散电流的作用下就更容易发生电腐蚀,进一步通过也是金属制成的所述固定螺栓,容易造成所述隧道管片内的钢筋笼结构的电腐蚀,从而大大减少所述隧道管片的使用寿命。
同时,设置在所述槽道的开口内壁上的所述齿纹,考虑到其高度标准仅仅是1.5毫米,就很容易被锈蚀而失去固定效果,从而导致所述电缆支架连同其上的电缆,向下滑动移位,对连接所述电缆的设备带来危险。
此外,金属槽的制造通常需要预先设置装配孔,但对于现场装配的不同环境情况和装配角度时,就有可能需要根据实际的装配需要进行现场处理,否则就可能很难达到装配要求,或者对现场的精度要求过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53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空区瓦斯汇集带分区抽采方法
- 下一篇:地下水库及改建方法